|

楼主 |
发表于 2019-7-3 14:5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朱清时(教育家、南方科技大学校长):
刘正成是我的好朋友,我们俩同是1946年生于成都,认识有十来年。我是学理工科的,每天作息较为严谨,刘正成是个散淡的人,他有艺术家的气质,不像我对事物机械化。刘正成是四川才子,他饮食、说话、行为方式,等等,都是蜀中才子的风范。正成兄教我书法的方法只有一句话:“每一笔都把它写得有力就好了。”对我的书法影响至深,正如他的楷书也是这样的,匠心独具,力透纸背。
西岛慎一(日本书法文化研究家):
刘正成先生的书法艺术追求书卷气的神采之质!注重章法,表达写意,刘先生这样的书法大概是受苏东坡的影响较大。苏东坡主张:“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东坡题跋卷四)我认为刘先生的书法艺术的特长便是此东坡论的实践。
权昌伦(书法家、国际书法艺术联合**本部理事长):
刘正成先生的书法先文后墨, 故而聚万物之元气, 形成筋骨, 兼文墨之妙, 用神情润色, 因此引导了现代书学, 独具飘逸风格, 开创了新表现主义书风。
薛永年(美术理论家、中国美协学术委员会主任) :
《丙戌于中州郸城题刘正成先生小楷心经卷》
脱颖文坛在益州,书林廿载写春秋。
全集编纂惊朝野,竞技衡评选胜流。
行楷峭拔恣瑰伟,草书狼藉肆清遒。
浮沉不碍奇情在,依旧听涛月满楼。
听涛斋主人刘正成自西蜀移居京华。既主编书法全集,复主持书法评审,海内书风随之一变。此小楷心经结字恣肆,用笔奇崛,堪称合作也。
陈传席(美术理论家、人民大学教授):
他是1985年到北京的中国书协工作的,开始任《中国书法》副主编,实际上主编了这本学术刊物,主编了大约100期。他组织了全国中青年书法展,这个展和其他的书法展以指派和邀请各地名流和权势人物为主的书法展不同。它以竞争性为标志,发出通知,任何人皆可投稿,从中选出优秀作品,这样就可以使在底层的无名无靠山的中青年脱颖而出。中国自废除科举之后的人才被发现之途径,多靠有权有势的人物推荐,刘正成组织全国中青年书法展,打破了这一局面,只要书法好,皆可在展览会上被人发现。他的这一件事做得就很好。
敦兴(书法家、国际书法家协会主席):
如同乱石穿云,惊涛拍案, 刘正成先生提笔挥毫, 似在纸面上作画, 气势雄壮, 刹那间纸上灰飞烟灭, 那样子仿佛指挥着命运交响曲。先生的书法弘扬了前人书法的精髓, 在文字之外有种心灵的感动, 是人性的交流。我心目中的先生笑容温和,度量宽阔, 风韵高雅,一团豪气。
石开(书法家、 国际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刘正成书法的师承对我来说是个谜,我曾颇有兴致地探寻过这个问题,也承他透露了一点消息。我曾在一篇专论中说他写苏东坡,他早年应该认真地写过苏,好像他也默认了这一点。但他自己说的是他大量临过魏碑,我倒看不出有多少魏碑的消息。总之,作品如果能与古人似曾相识,又说不出渊源所自,必是大书家的一种标志,因为它至少说明三点:一、原创性强;二、作品的信息复杂、丰富;三、不是无根之木,但根看不见。
王岳川(文艺理论家、北京大学书法研究所所长):
我最先认识刘先生是读了他主编的《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在我的理解中,刘正成不是一般的书法史学家,也不认为他是一个一般的书法家,而是想在书法里融进诸多长期匮乏要素的一个整合型学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