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博吾的现代启示
刘正成
在中国美术馆“惟朴是求——陶博吾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书法展”座谈会上的发言
1989年陶博吾在中国美术馆做展览,同年《中国书法》对他做了“现代名家”专题,今天,是30年以后再看这个展览的时候,我觉得它给我的启发更大了。尽管陶博吾先生去世了23年,有一个词叫“盖棺论定”,一个艺术家的成就往往不是当代人可以说清楚,过了很久以后,他的书法在今天反而给了我们更加强烈的审美体验。
一、陶博吾的知识结构:陶潜出土
站在今天书法艺术发展现状这样一个文化社会学基础上来讨论陶博吾,我觉得对陶博吾的认识让我得到比30年前别样不同。我对他的第一点认识就是陶博吾是一个诗人的书法家。陈传席先生说他是一个大文人画家,我说他是大文人书法家。我认为他的诗歌是陶潜“出土”,活生生看到陶渊明的诗歌在今日的再现。陶渊明做了一个县官之后回到田园去修炼,他的一切对现实的不満皆从他对山水的迷恋中反衬出来。陶博吾一生没有做过官,他只做过教师,可是他安于自己近于悲惨的环境,贯彻陶渊明的精神,所以他的诗歌里面很少用典故而多白描,这就是陶渊明清新的诗人气息。陶渊明的诗历代人比如说杜甫和苏东坡都十分赞赏,苏东坡在海南的时候和过陶渊明所有的诗歌。他的和诗艺术特点都在陶博吾先生的身上体现了。我看了他的诗,他的诗都是非常自然清新的,和他的书法艺术一样是直抒胸臆的。我们今天的书法要能得到更深的审美的影响,必须有这种文化、艺术、意境所来之处,他作为一个诗人,连画家吴昌硕也写诗,书画的意境从哪里来?就是诗的意境,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书中有诗,诗中也有书。
这就是陶博吾的知识结构,他对书法是一种诗意的表达,不像今天的书法家炒唐诗诗词。他是陶渊明的后裔,陶渊明的精神浸透在他的灵魂。他像陶渊明一样安于田园,而又心怀世事。他和一首毛主席的词,表现的内容不是重复毛主席的词意,而是表达了自己的生活,以及对历史的观感:“只可怜,苦了小黎明,年年泣!”他的诗跟他的艺术一样强烈地表现他苦难的生活中他的追求、他的心。这一点是很难得的,跟我们随便编一首诗应酬诗来是完全不一样的。他的是诗情洋溢于书画作品中,这一点是我们今天书法最缺乏的东西。今天我们在谈论陶博吾的书法作品的时候,首先是诗歌深深地打动你的心,不是别人的无病呻吟,确实是他生活的历练,包括有许多很好的对联,这并不是拼字句技巧的,完全是他的生活的表现。所以这首诗给我们书法家来说,所谓书外功。
“美就是生活,或者让你想起生活。”我读了陶博吾的书法作品,读了他的诗就想起他的生活环境与他的所想所感。陶博吾安于底尘人民的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求闻达于诸侯,他有一件作品,作品中就说大家让他办展览,他觉得很羞愧,他说诗就是融于情的,如果不是大家催着未必办这个展览。他前面还写觉得办展览觉得很惭愧,这种发自内心的不求闻达于世的行为虽然与他要在艺术史上一争雌雄的思想是矛盾的,但这是行为与内心的不同要求所确定。如果我们做诗人,要么就彻底入世,就像《红楼梦》这样写,要么彻底出世,远离尘嚣不争名逐利,这是给我强烈的感受。
二、陶博吾的继承创新:吴黄新声
第二点我想谈谈陶博吾的继承创新。陶博吾是吴昌硕和黄宾虹的弟子,他写吴昌硕可以乱真,他写黄宾虹得到黄宾虹的肯定,但他又不是吴昌硕不是黄宾虹。他是一个优秀的创造者。他的艺术特点是什么呢?吴昌硕是写石鼓文的,影响了一个时代,而黄宾虹是写甲骨文的,甲骨文对篆书的改造是黄宾虹最精彩的地方。陶博吾呢?他同样致力于篆书创作,但他自寻蹊迳,非常明确的将汉简的笔法融入到篆书中。因为汉简、甲骨文都是最近一百年出土的书法资料。吴昌硕还是按照宋元以来写石鼓文的传统,陶博吾虽然受到他了影响,但这还不是一个新时代的书法。而受到甲骨文和简牍的影响,黄宾虹是一种新时代的书法,而陶博吾写是秦汉竹简、战国楚简。陶博吾活到了上世纪90年代,所以这种楚简、战国简的现代考古学资料的影响。他用简牍的书法改造了吴昌硕的石鼓文的大篆,也改造了黄宾虹的甲骨文大篆的写法,创造了今天的书法。汉简不仅用于他的篆书,同时用于他的行书,所以行书里面有独特的笔墨特征,所以,陶博吾的个性特征是非常强烈的。如果今天要说他的视觉冲击力,以笔法技巧分析他,他这种带有汉简,同时又用篆书交融的笔法,创造了这个时代一个新的书法。如果我们今天谈20世纪末、21世纪书法的断代史特征,那么陶博吾就是这种特征的代表之一,我觉得他的艺术特征,对我们今天是非常具有启发意义的。
三、陶博吾的形式追求:勿安排
第三点,我感觉他尤其强烈的是什么呢?他的形式追求有非常明确的目标,就是勿安排。他是非常钟情于傅山的“四宁四毋”审美观的:宁拙勿巧,宁丑勿媚,宁直率勿安排。我们当代的书法就是不直率,只能够能够做到丑,做到安排恰恰是今天书法家最大的短板。今天所有书法家艺术表现的宗旨就是要安排好,我的作品拿出来以后非要让人觉得有匠心,特别是我觉得一些最优秀的书法家,在章法刻尽章法之妙,而且还盖很多章,唯恐让人看不到他的匠心与安排。可是我们看看陶博吾的书法,他看起来就是大家气派,不是被安排,没有表现出安排但已经安排好了。作为书法的终极目标,它当然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还有很多的技巧,但是他的表现是非常自然的表现,就是文人书写中间的自然。这是当代的书法最缺乏的,甚至当代最优秀的书法家和这种精神也是背道而驰的。今天我们看到展厅里书法都是想尽办法要把自己打扮成各种各样的新姿态,刺激你的视觉。
我们看看陶博吾写的东西都好像是信手拈来毫无安排的。所以一切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书法家、伟大的诗人写的诗所追求的境界就是自然的。自然是文学艺术中的第一要求,也是所有艺术的第一要求。而今天的书法家不安排,好像就不是书法家。我看了陶博吾的作品就觉得他是真正的朴素。他今天展览的标题就是“惟朴是求”,他真正地做到了这一点。
现在我们讲朴,看到的其实是很不朴的。就像苏东坡所挖苦的“犹如市倡抹青红”,都无所不用其极地要特别把自己打扮一下走到街上招摇过市。陶博吾写诗用白描不用典,好像是随随便便写来的,顺口溜一样,可是他的诗的真切意境能打动你。我们也生在这个环境,为什么没有他的感受呢?我们的书法为什么写不出他的大家风范呢?
今天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文艺界“有高原没有高峰”,高峰就是像陶博吾要自然地表现自己自然而又戛戛独造的来自心灵的艺术。
我想这种“朴”是陶博吾留给我们的给我们的重要的艺术思想遗产。这看起来是风格技术上的要求,可是给了我们很大的惊喜,我看到了今天稀少艺术精神。研讨会时间有限,我先谈这点粗浅的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