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玄社复制中国书画精品谈书法欣赏
2004年12月4日--12日,日本二玄社复制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中国书画精品展在山东省图书馆举行.4日上午10点举行隆重的开幕仪式,刚8点的时候笔者在现场便看到了成百上千的观众聚在大厅里,焦急地等待展览的正式开始.其实,自98年以来,二玄社中国代理商便先后在全国各地许多城市搞过展出,1998年在山东省博物馆展出,而且许多单位和个人也纷纷花钱购买了作品把玩欣赏,所以,大家对这批作品早已不再陌生,可时至今日人们对这些作品仍钟爱有加,其艺术魅力和感染力可见一斑。可现代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民对书法艺术的鉴赏力逐渐下降,说白了,是人们已经逐渐看不懂书法了,所以,中国书法要得到社会的承认而在全社会发扬光大,我认为首先要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和艺术鉴赏力。基于此,我们走近二玄社复制的中国书法精品,看中国书法最吸引中国老百姓的地方。
“笔墨情性,皆以其人性情为本。”这句话强调了书法的内蕴情性层在书法作品中的重要地位。书法当然首先是人性的爆发,蔡中郎云: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矣,阴阳既生,形势出矣。宇宙万物皆有灵气,而灵乃万物之长,灵之本即在人之心。试想一下,一个书法家在写字的时候,他如果不投入任何感情,而只是干巴巴地低头写字,那他的作品是活不了的,当然也就得不到别人的承认。只有在心气鼓荡、精神震动、由中而发的时候,书神才会凝于笔端,书者这时笔走龙蛇,没有任何顾及,不管章法,也不管运笔,只需把心中的激情全部激发。“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在二玄社复制的精品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颜鲁公的《祭侄文稿》。颜真卿在抗击安史叛军时,闻听族兄和族侄为叛军所杀,在战场上只寻得族侄季明之头颅,颜公在悲愤中须发皆张,挥毫即书,“唯其忠贯白日,故精神见于翰墨之表”,整幅作品纵横豪放,任情恣性,书势跌宕起伏,大开大阖,顿挫沉郁,跳跃感和抒情色彩都非常强烈,呈现出悲壮激越的意境,就好比是一曲无声而气势磅礴的悲歌,一笔一画,仿佛时而沉重、时而激愤的音节,浑然构成了这篇千古杰作。笔墨使情,令人动容,这是《祭侄文稿》为人称颂的主要原因。另外,复制作品中的《兰亭序》、《黄州寒食诗帖》等也皆属于此类作品。欣赏书法作品,笔墨情性,精神气节,当排第一。
“绚烂归平淡,真放本精微”。电脑时代的到来让书法变成了纯粹的艺术,所以许多书法家是在“凑字”、“做字”,写一幅字战战兢兢,冥思苦想老半天,必查到佳句方敢下笔,岂不知蘸墨已久,墨早凝于笔端或坠于纸上,心情大坏,又岂能有佳作问世?所以,当代书法家作品能让人百看不厌的东西少而又少。“我书意造本无法”,这是苏东坡的主张,也是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应该具备的基本的内容。复制作品展中,二王父子的作品属于此类,如《快雪时晴帖》、《鸭头丸帖》等,用笔遒劲精到,顿挫起伏,神采飞扬,颇有韵味。这些书札倒也罢了,就是怀素《自叙帖》、孙过庭《书谱》等大幅长卷,也写得“意先笔后,潇洒疏落,翰逸神飞,心手双畅”,作品忘乎于笔墨之形,姿态横生,实出胸臆。所以,自然之气又是书法欣赏中应该注意的突出问题,书法家是透过墨迹看用笔,而一般的书法爱好者和不懂书法的市民则主要是从作品中找到心旷神怡、豁然开朗的感觉,然后上升到美的高度,那这幅作品也应该是成功的,在老百姓的眼里当然是比较有价值的。
中国书法的欣赏又强调一个看的问题,看又分远观和近看两种。在复制作品展开始以后,应邀到场的老艺术家张彦青、张鹤云两位老先生从头至尾认认真真观看了全部作品,他们不顾年纪大身体弱,时而凑近细看,时而后退上下打量,神情不断发生变化,可见近看和远观的感觉是不一样的。那远观观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是看作品的整体布局,看是否浑然天成、和谐自然?还有风格上的问题,看能否做到“气宇融合,精神洒脱”?近看则主要是看用笔和用墨。有的作品远观时笔势动荡,姿态可爱,然而走近细看时,用笔粗鄙,墨不精到,俗气横生,给人以恶书和丑书之感。所谓“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杪,一点之内,殊缪挫于毫芒”,中国书法最精妙的东西就在于此了,作品要让人百看不厌,笔酣墨畅是关键。在复制作品中,张瑞图、王铎、傅山的作品尽在此列。所以,欣赏书法作品要有百看不厌的精神,经常欣赏,时常把玩,找到作品精神挽结之处,看到翰墨氤氲的效果。墨色透于纸背,纸墨相接处有毛毛糙糙的感觉,墨精由两边缩向中间,油黑发亮,每一个字都显得精神十足,给人以美感,这都是好的书法作品应具备的基本品质。
中国书法又处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中。中国书法在完成字体演变之后,它进步的主要方向就放在书写形式的变化上了,“章法要变而贯”,“随人作计始后人,自成一家始通真”,所以现代书法的鉴赏又需要观者有与时俱进的眼光。毕竟是21世纪了,现代化气息浓得让人已经去古远矣,在装修得富丽堂皇的客厅里挂一幅白纸黑字的书法作品确实是不合时宜了,所以现代书法作品的形式,包括书写形式、章法、布局、用墨等都需要变一变了,“纯俭之变,岂必古式”,山东工艺美院的于茂阳先生牵头开设的书法装饰专业便属于迎合现代社会人的审美眼光之举。可现代社会的人又往往喜欢附庸风雅,启功先生说好他就说好,不管其他因素如何,所以人们应该实事求是,努力让自己和艺术相融一下了,这当然不需要较高层面的融合,只需把书法艺术作为生活的一个内容,就像饮食文化一样,随意而又不乏挑剔。在复制作品展中,宋四家、文衡山、祝允明等人写的小扇面、小斗方是比较受欢迎的,不光是古人,现代人也很喜欢这些东西,在书房里挂一张扇面,以小行书书之,再配以唐诗宋词、名言警句,典雅精致,惹人欢欣。当然,书作是要有书卷气的,要能让人一眼就能从中看出点什么,一种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笔墨氤氲,清爽高气。俗字要不得,俗字形式再好,但总让人有一种流里巴气和匠味十足的感觉,那只能是书俗百媚死,这样的作品是要不得的。“才自内发,学以外成”,二玄社精选的400余件书画作品都是历代经典法书,而这些作品的作者又确实不俗,他们大多是当时才气纵横的士大夫,有品味,有思想,有精神,有才气,所以历经了成百上千年,它们依然散发着夺目的光辉。
姜夔在《续书谱风神》中说:风神者,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三须笔纸佳,四须险劲,五须高明,六须润泽,七须向背得宜,八须时出新意。风神又是书法作品吸引人的最关键的地方,八法风神道出了书法欣赏的技巧之所在。观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如闻幽兰之香, 尚韵,尚法,尚神,尚意,这都是观看美书的突破点,书法欣赏贵在透过书迹看到书法之神韵,找到美的真谛。这就需要观者长久的观摩,与书道之神相接。
观书之妙道,道犹远矣,是耶非也,尽等众人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