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997|回复: 7

回顾:2011年刘正成与薛永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6 09:55: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顾:2011年刘正成与薛永年






2011年12月2日,刘正成先生在薛永年教授七十寿辰庆典上的发言。



我们向薛永年教授学习什么?

文/刘正成
薛先生也是我的老朋友,我1985年来到北京以后,第一批朋友便认识了薛先生,我主编《中国书法》杂志的时候,美术界他就是我联系的主要作者之一,几乎重要的跨学科的研讨会我都请他参加。他走了七十年的路程,治学五十年,从教三十年,我思考我应该向他学习什么东西,或者我们应该向薛永年学习什么?在他七十岁生日的时候,这个并不是对他的溢美之词,他是一个在我们身边存在的具有重要价值的学者,他给我们做了重要的学术示范。

我主要想谈三点,我们应该向薛永年先生学习什么。

第一、薛永年教授的道德文章为我景仰。


我在北京生活了三十年,在书法界、美术界我所见到的范围以内,薛永年先生是很难找的没有对他有负面说法的人物,这是非常难得的。薛先生不是非常圆滑的人,我所接触的人中就没有人对他有微辞,无论是美术界还是书法界,每个人物都有正面和负面的评价,为什么薛先生没有负面的评论呢?因为他道德文章非常高尚,他并不是一种圆滑的人物,有时候特别圆滑的人物还容易出现很多问题。

我和他交往这么多年,在今天他七十大寿之际,我带来要送他一柄手杖,聊充鸠杖,还撰书了一副对联:"杖国鸠扶歌大寿,落纸烟云画新篇。"上联是旧句,古人有云,七十杖国,八十杖朝。汉制,有德行的长者七十有鸠杖,鸠杖有出土文物为证。但这柄凤凰卫视记者王琳送我的山东潍坊杖没有鸠头,转赠时聊以对联补之:敬祝薛公筹添鹤算,永葆青春!


一般人说"德艺双馨",它用得很俗很滥,我不愿意再用这个词,我愿意用“道德文章”,评价人物的"道德文章"是一个传统标准,这种标准可能在今天的学人里不大这样要求了,要不就是你的学问怎么好。能够做到道德文章俱称的人是非常难的。我今天这样说他并不是溢美之词,而是由衷的感言,他是我心中道德文章的楷模。

第二、薛永年教授是我们书法界、美术界、艺术界的文脉所在。

我们现在办学,办什么样的学,中国的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史怎么研究,我认为首先要承续中国的文脉。我们搞古书画研究,就有一个研究方法的问题。西方的油画,纹们自有一套鉴定方法。我们中国古书画鉴定就有“望气”之说。什么叫望气呢?除了书画材质的断代、收藏印鉴分析、历代文献著录著、文字题跋避讳之外,还要非常热稔该时代书画风气和该作品的风格,以及作伪人的风格等。所以,经验丰富的鉴定家眼里,有的画你说是宋代、元代什么的,有时从远处望一望它的气息,就知道它到不到那个年份。这就叫“望气”。西方人没有“望气”一说,举个例子:上世纪90年代末期,当时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方闻先生主持召开了《溪岸图》的鉴定会,美国著名学者高居翰先生对《西岸图》表示质疑,认为这个不是北宋的画,应该是明以后的摹本,甚至认为是张大千的摹本。如果是张大千的摹本卖给大都会博物馆的话,就是对国家欺骗的嫌疑,而且贬低了著名收藏家王已千先生捐赠画的贡献精神。于是,方闻先生把中国著名书法家全请去了,启功先、徐邦达、刘九庵、杨仁恺等先生都去了。开会回来以后,我问了几位先生会议结论如何?他们都说没有结论。我说中国鉴定大师几乎齐集了,为什么做不出结论?他们说,启功、徐邦达先生都上台讲了自己的鉴定意见,这《溪岸图》不可能是明代以后的摹本。但会议似乎並不认可,不了了之。我看过会议准备的文献,高居翰先生撰了论文,用图像学的方法断定这是伪作,甚至给张大千的画结相近,成为否定这个画的几个有力“论据”。启功先生说我们望气就知道这就是南宋以前的画。但与会的西方学者就就不懂什么叫做望气,也无法望气,所以也无法认可你的望气之说。从学术层面和西方人的对接不起来。这个望气就是中国古书画鉴定学的治学方法。望气到底是不是科学的,我觉得中央美术学院要研究,我认为这就是一个具有综合与分析相结合的一个学术方法论。我们觉得薛永年先生是一个诗人,是一个书法家,他也能画画,他作为一个书画鉴定家,理论批评家,这在西方是没有的。搞美术理论的人很少有画画的,中国恰恰搞艺术的人又搞学术,即有分析又能综合的,把感性和理性、把艺术实践和艺术理性研究融为一体。这种方法是不是科学的,中国传统的方法是不是要在我们学院保留下来?我觉得在中央美术学院是按照西方学科分类方法理念建立起来的,按照西方的规范设计教学方案的,这种中国的方法在我们学院里要不要保存下去就是一个重要问题。这种方法作为中国的美术学院的一个重要的东方学术传统方法理念必须传承的一个焦点点。 在中央美院,以薛永年先生为代表,把艺术的实践与艺术的理论相结合,把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相结合,用跨学科的视野治学,就是中国绵延三千年的文脉。这一点,在用分析为特征的西方现代学科理念所创建的美术学院中尤其重要。


具有这种资质的教授存在,才能促成中西方文化的深度交流与融合,才能促进中国美术研究成为中国传统美术的延续与发展。

举个例子,我最近正在续写《书法艺术概说》两章,以备翻译出版,正好写到第七章“书传审美历程”的宋代,我发现中国最重要的书法理论就是三个书法家的言论:《东坡题跋》、《山谷题跋》、《海岳名言》。可以说,中国最重要的文人书画理论是由书法家作出来的。我觉得作为书画家和理论家的薛永年先生也是这样一个标本,在中央美术学院也好,其他学院一样,一定要把东、西方的学问之墙推倒打通、把创作感性和学术理性融为一体,我认为这才是中国文化之文脉。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做好真正的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我记得有一次开一个学术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成立五十周年的学术研讨会,牛津大学默顿学院的院长杰西卡-罗森Jcssica Rawson夫人发表了一个研究青铜器的文章,午餐时聊天,我说你谈到了青铜器的材质和纹饰,为什么不谈铭文呢?她说:说我不认识铭文。中国青铜器研究中铭文研究是重中之中,它是断代的重要依据,读不懂铭文,研究就不能深入下去,就是因为西方学者对中国文化的隔陔导致研究的局限,并不是说他们没有这种研究的欲望。

我最近七、八年结识了一个很好的忘年交,就是英国牛津大学的苏立文教授,他今年已经96岁了,他出了第五版《中国美术史》(美国斯坦福大学出版),我看了他的台湾译本第四版,有少量涉及书法的文字和图版。我跟他交往这么几年,包括一块去四川、安徽看博馆和古文化遗址,他都不断向我提关于书法的问题。他觉得书法在中国艺术史上很重要,所以他在第五版里增加了不少关于书法的篇幅,我给他提供了几十个历代书法代表性作品图版,他把加入书中的每一个图版都注上我的名字,以学术的严谨性。我认为这就是真正的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亙补。学术其实没有疆域界限,你把中国的文化吃透,用这种和他们进行交流融合,不是完全照搬。我们也要继续学习西方,但是交流必须吃透传统文化为我们的基点,才能促进美术研究成为中国传统美术的延续与发展。

最近中国一百年没有中国哲学的传承了,因为我们现在哲学都是从西方拿过来的,包括西方的现代美术理论,我们想想,从包括明代心学和清代顾炎武、黄宗羲这些人之后还有没有中国哲学了?所以我们是没有传承文脉的。我们的美术,像薛先生这样的人就是继承中国文化文脉的人。
   

三、文人画解读:薛永年教授书画双修的学术意义

我读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中译本序言,他说:“从学生时代我就赞赏中国的艺术和文明。那时,我甚至试图学会汉语,可是很快发现,一个欧洲人想掌握中国书法的奥秘和识别在中国画上见到的草书题跋,需要多年的功夫。我灰心丧气,打消了这种念头,然而对中国艺术传统的浓厚兴趣却依然未减。”由此可见,弄懂“中国书法的奥秘”在解读中国的艺术与文明中的重要性。

我一直有个观点,就是不懂书法,就不能解读文人画;不能解读文人画,就不能解读中国绘画史;不能解读中国绘画史,就不能解读中国传统文化。我从书法角度来谈,薛永年教授书画双修的学术意义,我认为他熟稔书法,他能解读人文画。你们都是搞美术研究的人,为什么解读文人画非常重要呢?因为西方学术主流对中国绘画史有一个误解,包括高居翰、方闻这样西方超一流的中国艺术学者,他们认为中国古代绘画的高峰是在唐代,唐以后中国的绘画走下坡路了,特别明显的就是后代对前代不断的重复。因为他们看不懂石涛画的画,尤其对题款中的“拟倪云林笔意”、“拟黄子久笔意”等说法,他认为这都是不断模仿,是后代对前代的模仿的“证据”。所以他们认为宋以后就是绘画衰落的时期。中国的共识是“画称宋元”,他们这就是对宋元以后从外到世界的描绘进入到内心世界表观的中国文人画传统的误读。

我们怎样解读中国文人画?因为我跟同学们交往,我也不知道大家怎么看,我认为至少要读懂文人画,这对中国和西方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我的记忆中,薛永年先生在每次书法家协会或《中国书法》杂志主持的研讨会上,都有精采的发言。笔墨的的价值,在中国画中很重要,这个“笔墨”就是书法理念。在宋代和元代,都是书法家教画家们怎么画画,包括苏东坡、赵孟頫,他们讲的就是教画家怎么样以书法的笔墨画画,这个理论在西方觉得是很荒诞的,但是如果中国美术史研究家不阐述清楚的话,西方人更不能理解。

2008年我到英国去,我写了一本书叫做《书法艺术概论》,我送给苏立文先生,他说这本书好,我们要想办法翻译出版。我说国外哪个出版社翻译出版的话,我们政府可以资助给钱,他说政府给钱不好,他说:“一本好书政府为什么给钱呢?”给钱就是没人要的坏书了。我说,这本《书法概论》,对中国学习书法的人来说都是比较难懂的书,西方读者愿意读吗?他说我们就是需要高档的,不需要中档的和普及型的。为什么呢?后来我仔细跟他讨论以后发现一个问题,中国文化要影响西方的时候,不是写本书让大众都能看懂,首先这本书要影响西方的专家,再由这些专家去影响大众。所以文化的交流,就是需要把你国家最精华的东西、最重要的东西进行交流。例如黑格尔读《老子》,托尔斯泰读《论语》一样。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央美术学院学画开始都是学素描,后来八十年代提出是不是要书法,李可染先生他们主张学书法。八十年代末,成立了书法研究室,朱乃正副院长兼任主任,王镛教授任副主任,聘我当了顾问,开始重书法了。我觉得学书法,像薛先生这样自己要能写字,他对各方面的理解,肯定与单纯学画的人是不一样的。我当了多年中国书协副秘书长和《中国书法》主编,每当我主持研讨会,在美术学院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薛先生,他能来探讨中国文化最精髓的这一部分。能够和西方对话的就是薛永年教授这样的学者,他能够解读书法,解读中国的绘画,通过解读中国的绘画,解读中国的绘画史,从而实现中西方学术的交该与融会,并促成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换。这是我们要向薛永年先生学习的重要的一点。


研讨会现场。




刘正成先生赠送对联和手杖

薛永年教授七十寿辰庆典在京举办
刘正成先生赠送对联和手杖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09:59:46 | 显示全部楼层


薛永年跋刘正成《心经》


去年有一天,忽然收到久未谋面的薛永年教授一封电邮:“正成先生:现将几年前观赏藏家所收先生小楷卷所题一诗并跋录赠。幷颂艺安! 薛永年。”信后附此诗,读后令我掩泣。诗云:

《丙戌于中州郸城题刘正成先生小楷心经卷》

        脱颖文坛在益州,书林廿载写春秋。
        全集编纂惊朝野,竞技衡评选胜流。
        行楷峭拔恣瑰伟,草书狼藉肆清遒。
        浮沉不碍奇情在,依旧听涛月满楼。

听涛斋主人刘正成自西蜀移居京华。既主编书法全集,复主持书法评审,海内书风随之一变。此小楷心经结字恣肆,用笔奇倔,堪称合作也。

薛先生乃当今美术理论界执牛耳者,我们的学术交往不少,但私谊并不深,值我坎坷劫运之日,却以如此诗笔在背地里捧我,这并不显我的高大,却足以见他的崇高!诗跋捧读再三,我复乎何言!我在松竹草堂挥笔疾书此诗此跋为一丈二大轴,自觉笔实墨沉,堪为一段文坛书史真情真谊立照。


——节选自刘正成文《众里寻她千百度——江山尋繹--劉正成書法作品集-辛卯卷自序》
(下图)2006年10月,薛永年先生与刘正成先生在京共同主持“周昔非先生书法艺术座谈会”。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0: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书
薛永年跋刘正成《心经》丈二诗轴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0: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薛永年:

我叫薛永年,我多年从事的是美术史论和书画的品鉴的工作。今天同李一先生一起来主持这个研讨会,研讨刘正成先生的书写与书法,我感到很荣幸,也感到很惶恐,荣幸的是能为书法界重量级的人物刘先生主持研讨会,聆听各位的高论,这使我感到很荣幸,惶恐的是我虽然也算是中国书协的会员,但是几乎没有参加过书协的活动,对当下书法界了解不多,能够主持这个研讨会,我想是因为我写过一首诗,那是五六年前,刘先生离开书协领导岗位之后,有位河南的收藏家给我看了一批他的当代名公的书法收藏,希望我给题跋,我就发现里面有一件刘先生写的《心经》非常好,我就写了一首诗,后来我就抄给了刘先生,这个诗写得很不工整,我最近又改了几个字,我先念一下:

脱颖文坛在益州,书坛廿载写春秋。
全集编纂惊朝野,青展衡评选胜流。
行楷峭拔出瑰伟,草书狼藉书清遒。
浮沉不碍奇情在,依旧听涛月满楼。

我当时写了这么一首诗,后来给他看了之后,他认为我可以算他的一个知音,所以叫我来主持这个会。确实,认识刘先生很多年了,来往不太多,但是印象很深刻,一开始刘先生就高筑书法与中国文化方方面面的内在联系,用通才的眼界搞专门的学问,在九十年代初的时候,他就多次召集学界名家书法谈的座谈会,我从这儿开始认识的刘先生。后来在《中国书法》的阅稿的问题上、在古代书法作品的鉴定上、在昆堂美术馆落实的仪式上、在一些书画家的研讨会上面,我们都不期而遇,所以在我的印象里面,刘先生是一位视野开阔、敏锐、敢为人先、治学深入的书法学者,是一位风格独特、修养广博的学者型的书法家,还是一位推动今天书法迅猛发展的书坛新军的领军人物。刘先生兼顾书法的文化性、艺术性、学术性和技术性,重视传统、积淀厚重,又具有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取之于民间书法而依然重视经典,他对中国书法界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像我在题诗中所说的那样有三个方面的成就。


一是主编了超越了日本朋友编的《书道全集》的《中国书法全集》,改变了改革开放初期仅仅从美学理论空谈书的风气,引导书法学界的同仁认真研究书法史、思考传统的来龙去脉和经验等等,堪称一种学风。

二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他连续的组织全中国的中青年书法展,从作品出发引进竞争机制,来选拔人才,来发现人才,积极的引导潮流。

三是我的诗里没写的,是在开展两岸和国内外书法交流的过程里面,也发挥了很独特的作用,刘先生前些年虽然经历一些浮沉曲折,但是没有消沉,不仅推出了“更上一层类”的书法个展,而且也有新的著作问世。

大家知道刘先生的书法理论、书法创作和书法活动是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书法的繁荣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我想诸位的发言也可以在评论、讨论、研究刘先生书法过程中和大家关心的书法问题上,把大家关心的问题和刘先生的认识实践结合起来,刘先生曾经讲二十世纪以来的书风有三个源流,其中一个就是简牍,和我一起主持的李一先生就是受王蘧常的启发,靠着简牍的资源专门书写章草的著名书法家,又多年研究书法理论,密切关注当代的书法的走向和问题,所以下边具体的主持呢就完全由李一先生进行了。


——摘自《美术观察》主办,薛永年先生主持的刘正成书法艺术座谈会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0: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书薛永年跋刘正成《心经》诗轴局部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0: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书薛永年跋刘正成《心经》诗轴局部

1 薛永年跋《心经》诗行书轴2 357cmx71cm.jpg (329.09 KB)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0: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书薛永年跋刘正成《心经》诗轴局部

1 薛永年跋《心经》诗行书轴2 3357cmx71cm.jpg (239.42 KB)


下载次数:3
2011-6-7 11:18




发表于 2011-12-10 16: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11-25 19:41 , Processed in 0.53859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