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548|回复: 4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刘正成——一个人和一段书法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17 11:2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刘正成——一个人和一段书法史


王子庸


.


当代书家,若在历史上留一个人的话,会是谁呢?

答案恐怕将是:

刘——正——成!

.



为何?

因为他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不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吗?是啊,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刘正成先生在一个特定的时代站到了一个特定的舞台上。

.


先说时代(环境)。“文革”阴霾一散,国人被压抑已久的人性和热情喷薄而出,出现“文化热”(如今已“和平演变”为“经济热”“金钱热”),文学上出现“伤痕文学”、“寻根文学”、“朦胧诗”、“先锋文学”, 音乐界出现“先锋音乐”,电影界出现“探索电影”,美术界出现“星星美展”、“八五新潮”。书法的步子略迟了一点,但也不甘寂寞。杂志复刊,展事重现。及蜀人刘正成先生进京,书法界巨浪滔天,人称“当代书法运动”。

.


先生三大功绩,人所共知:长期主编《中国书法》杂志,创办主持“中青展”,主编《中国书法全集》。

.


主编《中国书法》百余期,极力推进当代书法学术研究,提升书法文化品味。哲学家、史学家、美学家、文学家都来介入书法,让我们明白:书法不仅仅是写字(——请注意其时的文化情境)。一代人,读着《中国书法》成长起来。记得先生刚被陷害时,与一位书法学者聊及《中国书法》未来品味,他道:“不必担心,毕竟还有刘老师培养的一批编辑在。”不多长时间,再见他,痛心疾首:“杂志没法看了!”

.


中青展,构造了中国当代书法创作展览的主体形态,成为书法创新地标,带动和引领了一个时代的书法风气。数一数当代书坛中青年骨干,有几人不是从中青展走出来的?刘新德先生国展、正书展、行草展、楹联展多次获奖,当被问及最看重哪次获奖时,他说:中青展。“书坛的年轻人都比较看重这个展览,也是梦寐以求的。你在国展上获过一两次奖,人家不一定能记住你,在中青展上获奖,一下子整个书坛都知道了。”

.


《中国书法全集》,108卷,这样浩大的工程恐怕一般人连想都不敢想。何况还是民间行为、个人行为!先生以一己之力凝聚了大江南北几乎所有一流书法学者,共同成就一项千秋伟业。全中国,整个汉语文化圈,每个真正搞书法的,书架上都少不了几本《全集》吧?先生即使其他什么事都不做,仅凭此项事业,也足以傲视千古了。

.


再看先生这个人。记得刚考上先生的研究生,被先生叫去北京参加熊秉明先生老年书法班服务和旁听,一天深夜接先生传话让去他家。此前先生与我不识,这次大约是要与我深谈下研究方向吧。一到草堂,先生道:“先看球,先看球!”——2002世界杯足球赛!

.


读书思考于先生已是习惯。他每天都要汲取大量最新知识。与先生交谈,他几乎没有不知道的事。而且,凡事皆有自己深入洞见,往往发人所未发。这样的通才、大才,绘画界有个朱新建,书法界也就是先生了吧。回顾一下艺术史上的大家,哪个是天天抠技法的“专才”?

.


先生遭际,按世俗观点看是“厄运”,以艺术史的眼光看,就不一定如此了。试看古今中外,哪一位艺术大师是一直温柔富贵锦衣玉食的?贝多芬?托尔斯泰?李白?甚至李煜?没有。大师都是苦难造就的。这是普遍规律。何耶?不经苦难,便难以对人生对宇宙有深刻的体认,如此,何以达致大美之“天地境界”?!没有灵魂的深刻,哪来艺术的深刻——这正是当代书法绘画精神平面化之症结所在,看看全国书展、全国美展吧……

.


君不见,先生之书“遭厄”后不是愈发沉着、厚重、苍辣了么——这是上天在成就一个真艺术家。试想,如果先生依旧仕途得意,整日被人追捧着,那他的草书恐怕只能越来越“潇洒”了。看看当下书坛,过了五六十还在前行的有几人?大部分人不是把毛笔当扫帚用了吗?山东魏启后先生是个例外,但他采取了聪明省劲的办法——体势内收。刘正成先生也是个例外,痛快依旧,沉著益增。

.


尤为可贵的是先生的人格力量。几年前,朋友们都说,先生该超然超脱了,可先生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当时甚是不解。现在懂了。看到先生的意气风发,我懂了。于明诠先生说:“这哪像六十多岁的人啊,想想我们六十多岁会是什么样儿……”杨守森教授说:“刘正成先生可贵的是:架子不倒。”是啊,从最高层一下子到地上,这心理落差一般人能受得了吗?人说,艺术家要“传”,艺术要有独创性,人生要有传奇性。先生有福了。

.


人将先生与“怪才”贾平凹、“鬼才”魏明伦并称为“奇才”,也有人称其为“当代东坡”。是啊,江山不必寻绎,江山已在您脚下!有一个佐证:中国书法网投票选举“中国当代书法贡献奖”,每个注册用户只能投一票,公开透明,结果先生以领先第二名13.5个百分点的票数,被推选为首届(2007年度)中国当代书法贡献奖得主(详见:http://www.freehead.com/forum-419-1.html)。只选择一个人,人们选择了您。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您依然“在人民心中”。

.


最后,再来温习下先生那独有的睿智吧,醒世恒言啊:

.


中国书法并非真需要“纯艺术化”,它本身具有有待发现、强化的东方艺术精髓。‘生活的艺术化’与‘艺术的生活化’,这个打破艺术边界的理念不仅是当代艺术的核心,也是传统书法艺术的精髓。形式问题当然是艺术的核心问题之一,如果仅仅从形式问题去做艺术发展的思考又是不全面的。美术化的视觉观念使书法创作获得历史阶段性的进步,但美术化又可能使当代书法艺术创作生命窒息,有‘术’而无‘艺’,最终沦为书匠、画匠式的民俗艺术。”(刘正成《中国书坛的昨天今天与明天》在临沂书圣文化节—中国书法高峰论坛(2007)上的演讲,《青少年书法报》连载)

.


在中国的古代,和韩国一样,书法艺术是在高层知识分子圈里的文人的艺术。当它发展到一种民众艺术的时候,它最容易丧失的就是它的文化。重视文字的造型是当代中国书法的主要特点,同时,也是它的最大的弱点。”(刘正成《当代中国书法的两大危机》,中韩关于书法文化前沿问题的高峰对话,2005813日汉城中国文化中心)



    “人文价值在书法艺术品味提升中的紧迫性  

今天中国大陆的书法状态可以戏称为已经进入一个()文公时代,展览作品基本上抄写唐诗宋词,书法作品大多在走穴卖字的商业经营中完成,再加之官书的权力寻租,已让书法这门传统精英文化堕入民俗文化的边缘。远的不说,中国近代书法如康有为、李叔同、于右任、谢无量这样一些具有文化意义的书法大师,在今天已杳如黄鹤。我不一般地反对工人、农民、职员、退休老干部文化普及与追求艺术理想的文化权力,因为他们弄弄笔墨抄抄唐诗宋词名言格句陶冶性情,这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同时我也不一般地反对书法家作品进入市场,从而获得扩大艺术再生产的物质条件。我所担心的是,由于当代书法名家的消极示范,书法艺术有可能失去在文化中的精英地位,让这门在全世界文化视野中历史最为悠久、负载人文价值最多、艺术辨识度最高的民族文化精粹,消溶于当代书法热这种通俗化与商业化进程之中。”(刘正成《中晚明書風的承襲與流變——以徐渭为例》,《书法》2011年第三四期连载




发表于 2011-6-17 11:4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到位!精彩好文!::gif48::gif
发表于 2011-6-18 09:3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中国书法》杂志、创办主持“中青展”、主编《中国书法全集》、。。。。

——一个人和一段书法史


功德无量   大哉!   壮哉!



::gif15::gif
发表于 2011-6-26 19:52:11 | 显示全部楼层
::gif34::gif
发表于 2011-6-27 14: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gif15::gif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5-2-20 06:06 , Processed in 0.38583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