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 知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四月十九日 本系退休教授汪中先生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四月十三日上午四時仙逝,經家屬決議,遵其遺願,不設治喪委員會,不發訃聞,不辦公祭,於四月二十五日(週日)上午十時在台北市富德公墓詠愛園樹葬區舉行告別式,特此週知。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敬啟 附及: 一. 式場地址:台北市文山區富德公墓詠愛園樹葬區(靈骨樓旁)。 二. 交通: 1. 公車路線,於捷運動物園站轉乘山區小型12路公車至富德公墓12區站。 2. 自行開車,於木柵路五段43巷上山,靈骨樓旁備有停車場。 三. 懇辭奠儀。配合場地規定,不擺設花圈、花籃、輓聯、輓幛。 四. 場地為露天廣場,如遇天雨,請自備雨具。
台湾王振邦博士致刘正成先生信 刘公: 我景仰的汪中老师於上周四月十三日走了,心中伤感的很,离上次见他面已三年多前,老人家当时对自己总是不服老,犹记得汪中老师要我读晋书,那样亲切自然又洒脱的学者风范,如今离我们远去,想到汪老曾告我云:台静老因鼻烟癌走了,就住在我家隔壁!言犹在耳。两岸国学大师又凋零了一位可敬可亲的前辈,令人惋惜。 振邦
使用道具 举报
原帖由 183 于 2010-4-21 03:28 发表
振邦你好! 汪中先生逝世噩耗传来,令人悲痛不已! 忆二十年前在北京谒见汪公,先生博学儒雅,如神仙中人,令我景仰。当时汪公欣然出任《中国书法全集》台湾地区卷学术顾问。今汪公遽然弃世,神州痛失长者,令人怆然神伤! 如果方便的话,请代我向汪中先生亲属、弟子致以深切的慰问! 正 成 上
先師龍眠雨盦先生汪中教授 生平事略 先師汪中教授(1926-2010),字履安,號雨盦,或自署雨公、愚公。民國十五年(1926)六月十日(農曆丙寅五月一日,肖虎),生於安徽安慶,祖籍安徽桐城(古稱龍眠),故亦自署「龍眠」、「雨壇鄉人」。雨盦師尊翁遊宦,晚年寄寓安徽省懷寧縣,遂為籍貫,讀書啟蒙於鄉。民國四十八年(1959)一月,與師母王安寧女士結縭,共育有三女一子,因酷愛《昭明文選》,遂以書名命名,分別為長女昭、次女明、三女文、長子選,傳為杏壇士林嘉話。 民國二十六年(1937),雨盦師十二歲,抗日戰爭爆發,舉家避居桐城北鄉,遂就外傅。居楊樹灣,從尊翁舊雨楊亮甫先生讀書為文;學詩於皐田先生,亮甫之猶子也。民國三十三年(1944),十九歲,始入中學,讀書於桐城縣城縣立中學。抗戰勝利,日本投降,又移家懷寧。民國三十五年(1946),二十一歲,高中畢業。民國三十六年(1947),二十二歲;八月,考入國立安徽大學文學院中文系就讀,從潘師重規(石禪,1908-2003)遊,校長楊亮功(1895-1992)。 民國三十八年(1949),二十四歲,赤烽大作,尊翁已七十高齡,遂託雨盦師於叔祖劍飛公,乘火車由浙贛轉湘桂;九月,自桂林搭飛機經廣州來臺,任職編輯於民本通訊社民本廣播電臺。民國三十九年(1950),二十五歲,七月,離職;八月二十五日,轉學入「臺灣省立師範學院」國文專修科四十一級(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前身),復從潘師石禪先生遊,校長劉真(白如,1913-)。民國四十一年(1952)畢業,服預備軍官役一年。四十二年(1953),任教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附屬中學(即今「師大附中」)。四十四年(1955)六月五日,師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白如先生獲省府聘任為校長;是年,雨盦師聘返國文系任助教,復應劉校長之聘,擔任秘書。此後,歷任講師、副教授、教授,並兼任臺灣大學、輔仁大學、淡江大學、文化大學等校中文系所教授。期間,曾三度應聘赴大韓民國任忠南大學、外國語大學、高麗大學客座教授;一度赴香港,任新亞研究所客座教授。 民國六十八年(1979),與羅尚(1923-2007)、張夢機(1941-)教授等,倡議設立「停雲詩社」,臺灣國文、中文系所教授或古典詩詞之學者共十餘位加入,雨盦師為社中諸友推舉擔任社長,羅尚為副社長,陳師新雄(伯元,1935-)為監察人,高棣文幸福(1949-)教授為總幹事,每月固定集會創作,作品涵蓋古體詩、近體詩,至今蔚為詩壇盛事。七十九年(1990)自師大退休,旋應聘為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講座教授;八十四年(1995)復自東海大學退休,仍獲聘為臺灣師範大學、輔仁大學兼任教授。曾任中國書法學會顧問,參與孔孟學會、文字學會,被列入《中國當代藝術名人錄》。 退休後數年,悠遊書林,快意詩海;而心疾時發,開刀療癒,乃潛居頤養。無奈歲月侵磨,終不敵衰羸摧折,慟於民國九十九年(2010)四月十三日(星期二)凌晨四時頃,驟然仙逝,天喪斯文,享壽八十有五歲。家屬決議,謹遵雨盦師遺願,不設治喪委員會,不發訃聞,不辦公祭。四月二十五日(星期日),上午十時在臺北市文山區「富德公墓詠愛園」樹葬區舉行告別式。 雨盦師為臺灣學界知名古典詩人、書法大家,在古典詩文與書法藝道上,不論教學或創作,均有很高的造詣與成就,故在當年臺灣師大師生心目中有「詩伯」、「書宗」之譽。在臺灣師大國文系,以及臺大、輔大、東海等中文系所,講授《詩經》、樂府詩、漢魏以下諸家詩集與杜甫(712-770)、李商隱(812-858)等專家詩,兼及唐宋詞,裁成甚眾,指導博士、碩士論文數十篇。課餘以創作古典詩為嗜好,其詩以五古為大宗,有《雨盦和陶詩‧附儒城雜詩》行世,學者門棣俱以為雨盦師詩風直承陶淵明(365-427),以意真語淡為本色;七絕有〈燕遊雜詩〉、〈揚州雜詩〉諸作,唐神而宋貌,趨近杜工部。學術著作有:《詩經朱注斠補》、《清詞金荃》、《樂府詩紀》、《詩品注》、《杜甫》、《樂府古辭鈔》等。已付梓出版的書法作品有:《雨盦書翰集》、《雨盦書翰集》第二集、《汪中書法集──詩書翰墨香》、《汪中書法選》、《雨盦和陶詩‧附儒城雜詩》、《雨盦書札》、《汪中‧杜忠誥‧歐大衛書法聯展》、《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等八本。 除寫詩之外,雨盦師自幼好臨池,鑽研顏真卿(708-784)、柳公權(778-865)、〈華山碑〉、〈禮器碑〉;來臺後,習鄧石如(1743-1805)、何紹基(1799-1873)、〈張遷碑〉、〈石門頌〉,行書學王羲之(303-361)、王獻之(344-386)、黃庭堅(1045-1105)、米芾(1051-1107)、趙孟頫(1254-1322)、文徵明(1470-1559)、董其昌(1555-1637)等。其中又以米芾的〈蜀素帖〉、〈苕溪詩〉、〈集字聖教序〉等帖,用功最深。故於《雨盦書翰集‧序》中,嘗自述其學習書法的經過: 余幼嗜操觚,值倭蘆溝橋事起,兵燹及大江南北,遭逢喪亂,失學播遷。猶記年十二三,鄉里窮乏,罕見碑帖,讀包世臣《藝舟雙楫》,所列猥多,中心竊慕。稍後習鍾王小楷,〈蘭亭〉禊帖、趙子昂、董其昌、文徵明之行書。好八分,摹〈禮器〉、〈華山〉。讀書龍眠山城,見鄧石如、何子貞、姚元之、吳廷康、張祖翼諸公屏聯,廣心博騖,而益鍥之。 渡海來臺,獲覩唐宋諸賢之筆迹,素師之大草千文,嶽峙龍驤;米顛之〈蜀素〉、〈苕溪〉,條森穎發,則尤為之寢饋不能已。 雖讀書之餘,涉獵翰墨,涵茹不廢,搦管恆疏。較近科技日勝,前人所難得而終身不能見者,今且旦暮遇之。如神龍〈蘭亭〉,褚虞真迹,甚且兩晉陸機,江左諸王,下逮懷寧之敖陶孫評詩屏,道州十種漢碑、《東洲草堂文集》手稿本,犖犖大者,光昭寰宇,吾益如窶人之暴富矣。 而雨盦師於師院就學期間,受教於太老師溥儒(心畬,1896-1963),對心畬先生的人品、學問均十分心折,跟隨他學習詩文經典,並請教書藝;心畬先生也因雨盦師年紀輕輕就能詩善書,對他十分欣賞,就其所知傾囊相授,師徒之間情誼非常深厚。雨盦師長女汪昭(1960-)周歲時,心畬先生還親筆為之寫生,可見師生交情深厚。雨盦師身為心畬先生的得意弟子,除了詩詞書法上有所傳承,也發展出自身的特色,享譽詩壇書林。再者,雨盦師就讀安徽大學中文系時,曾受教於潘師石禪先生;石禪先生後來應聘臺灣師大任教時,又繼續指導雨盦師,這個難得的師生緣分,故石禪先生對雨盦師照顧有加,師生情誼如同父子。兩位太老師石禪先生與心畬先生,在雨盦師自師院畢業之後,除了關心愛徒的工作之外,還很注意他的終身大事,留心物色足堪匹配的對象;師母王安寧女士品德能力均佳,在因緣際會之下,遂促成了這一段美好圓滿的天成婚姻。 民國六十年代起,雨盦師遷住在臺北市新生南路三段16巷與溫州街交口,與臺靜農(伯簡,1902-1990)先生住處相近,以地利之便,故時相往返,彼此唱和;復因彼此詩文書酒興趣相同,感情更篤。除了談經論文、飲酒賦詩之外,雨盦師於隸書方面,得臺先生啟發甚多。此後,復與丁治磐(1894-1988)、劉太希(1899-1989)、王壯為(1909-1998)、啟功(1912-2005)、王靜芝(1916-2002)、孔德成(1920-2008)、江兆申(1925-1996)、王北岳(1926-)、姜一涵(1930-)、于大成(1934-2001)等書畫篆刻界耆老更是舊識,在情意與創作理念相互激盪之下,品味愈高。由於心畬先生在師院任教時,指導雨盦師詩文書法,故與前臺北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江兆申(茮原,1925-1996)先生有同門之誼。雖然雨盦師不善繪事,但因書畫同源,也可從畫中汲取靈感,而且與茮原先生在詩文書法上的興趣相同,經常切磋琢磨,彼此惺惺相惜。1991年9月,茮原先生退休,定居南投鯉魚潭;雨盦師很鼓勵門棣後輩,如羅德星(1957-)、林國山(1959-)、蕭世瓊(1959-)等,因任教於臺中,得地利之便,應主動多向茮原先生請益,諸生之書藝詩道,因此功力大進。 雨盦師以「詩、書、酒」,啟功先生則以「詩、書、畫」,均號稱三絕。1992年1月,雨盦師訪北京故宮博物院時,啟功特地撥空陪同參觀杜牧〈張好好卷〉、米芾〈苕溪帖〉,並特別開放院中其他珍藏供雨盦師單獨欣賞,談笑甚歡,相見恨晚。此外,啟功曾特地在雨盦師舉辦書法個展後,撰寫發表〈汪雨盦教授書展書後〉一文,除了盛讚雨盦師的人品、學術成就外,更以「虛靈挺拔」一語作為雨盦師的特色;他同時說明這句話不單指書藝而言,也包括了雨盦師的詩作,真可謂探驪得珠。 雨盦師嘗自述個性直率好靜,喜文學、詩詞、書畫與金石之學;嗜好茶及交遊,志趣於文化事業與學術研究,專長中國詩文、書法與金石學。加以個性平和澹泊真誠,為人處事比較低調,這點從其執筆濡翰六十餘年,卻只有幾場個展和八本作品集;以及指導過許多學生練習書法,但真正登堂入室者並不多,也沒有成立類似書會一類的團體,即此可見一斑。綜觀雨盦師作品集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行草書,小部分是隸書對聯或橫幅,至於篆書則是少之又少;其中,最為人稱道的就是行書,雨盦師知交至友黃師錦鋐(天成,1922-)於《雨盦書札‧序》(沈秋雄編:《雨盦書札》,臺北:鴻展藝術公司,1995年6月)曾提到: 桐城汪履安教授幼受庭訓,通經史之學,兼習歷朝書法,旁及詩詞,尤精李杜。執教上庠,講授詩詞書法,裁成弟子無數,俱皆名家。其書法篆隸草章均有所宜,擬草則似真,比真則長草,功用多變,蔚成其美。曾在國內外數度舉行書展,時人譽有漢魏鍾張之絕,晉宋二王之妙。 雨盦師行書清新俊逸,揮灑自然,兼有二王及米芾妙處,並融合黃庭堅、文徵明、董其昌等人的筆法;隸書多半是對聯及橫幅,數量不多,結合了〈華山碑〉、〈禮器碑〉、〈石門頌〉的筆勢,疏朗廓落,脫古出新,直逼〈石門頌〉,而建構出自己的特色,故門生香港書法家陳樹衡(1948-)於《雨盦書札‧跋》中,即有深刻體認,他說:「雨盦師近又好〈華山〉、〈禮器〉二碑,隸作盤根伸屈,如人立巔崖,呼松濤而攬月。」其實,臺靜農先生的隸書也由〈石門頌〉入手,但和雨盦師就有些許的差異。此外,雨盦師還保有一項早期書法家的習慣,就是把毛筆當成平日書寫工具,不管是給朋友、學生的書札或讀書批註的心得,都用小楷書寫,《雨盦書翰集》中,收錄了幾篇詩詞的批註心得,即為顯例。此外,為祝賀雨盦師七十大壽,由門棣沈秋雄(1941-)教授總其事,廣向雨盦師的朋友、學生徵件,編輯而成《雨盦書札》,則是集其大成。 雨盦師因經常臨摹〈大觀帖〉與米芾的〈蜀素帖〉、〈苕溪詩〉,由其中感受古人的精神,再融入自己的心得,開創出不同於王羲之及米芾的面貌。大字的條幅、字聯,則呈現出近似黃庭堅及文徵明的結構。單篇草書不是很多,多半夾雜於行書之中,但也不可忽視。除二王、米芾外,雨盦師也很重視唐代懷素(737-?)及孫過庭(虔禮,648-703)的草書。教學生習字時,要求一定要讀孫過庭的《書譜》,不僅了解文意,也要練習草書的寫法。因此,受業門生龔鵬程(1956-)教授在《書藝叢談‧後記》(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7年5月)中,則更全面的指出雨盦師各種書體的特色: 汪師早歲為廣文書局題簽,字均帶隸意,頗多方筆。但在教我們時,已近米芾之氣貌。而從容雅度,神態秀潤,實與米翁「刷字」不同。小字歷落如花樹因風,僅用毫尖著紙。大字則厚重而美,左右較開。隸近何子貞一路,篆書卻不常作。我常拿他的字和于大成老師的字來對照,二公均學米,而氣味、用筆、結體往往不同。汪先生有詩人之情韻,于先生乃才子氣調。 書法想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除了要有紮實的臨摹功夫之外,另一項是內在修養的功夫。這種書外功可由讀書培養,雨盦師本身詩文涵養深厚,因此其字毫無俗氣,給人率性瀟灑之感。關於這方面,高棣陳文華(1946-)教授也曾在〈自然合道的汪中老師〉(《國文天地》,第七卷第七期,臺北:國文天地雜誌社,1991年12月,頁63-66)一文中,回憶說道: 老師可以說就是「自然合道」的人。以下不妨從幾個角度稍作疏解。老師為人,一般識者都將其視如魏晉名士。當然,這亦只是抽象說法而已,魏晉人物,到底是何面貌,並無確指。就我所知,瀟灑、風流,可能是其面相;不凝滯於物,而脫棄榮利,則是其追求的人生價值。 魏晉名士大多風流瀟灑,但能「不凝滯於物,而脫棄榮利」者,就不得不以陶淵明為代表。而雨盦師素來就十分喜愛陶淵明,陶淵明的詩文想必也對他有很深遠的影響。此外,雨盦師在大學常年教授《詩經》、樂府、漢魏以下諸家詩、李杜詩、唐宋詞等,終日涵泳於風雅之中,這樣的環境對他書法境界的提升更大有幫助,這可從其書法出版專輯《雨盦書翰集》、《汪中書法集》、《雨盦書札》等中,觀其究竟。 陳欽忠(1958-)在《臺灣藝術經典大系‧書法藝術‧卷2:風規器識‧當代典範》(臺北:藝術家出版社,2006年6月1日),將雨盦師與陳含光(名延鞾,1879-1957)、彭醇士(素庵,1894-1977)、陳定山(原名蘧,1897-1989)、劉太希(錯公,1899-1989)、張隆延(十之,1909-)、呂佛庭(半僧,1910-2005)、陳其銓(奇川,1917-2003)、戴蘭村(邨)(畹薌,1924-)、于大成(長卿,1934-2001)等十人,列為民初渡臺代表性書法家,並介紹其藝術歷程、書法風格與特點、影響,可見得雨盦師書道造詣超凡,已臻名家大師之倫,而其詩藝亦復如是。 受業門棣,因緣親炙受教,開蒙養正,薰陶濡染,潛移默化,霑溉深篤,啟益尤深。今特以雨盦師字號,嵌以《易經‧履卦》九二爻辭:「履道坦坦,幽人貞吉。」以及《中庸》第三十二章:「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淵淵其淵,浩浩其天。」撰聯曰:「履道坦坦,春風化雨;安仁肫肫,霽月潛盦。」「春風化雨」以記雨盦師藹吉溫良,作育英才無數;「霽月潛盦」則表達雨盦師高風亮節,如陶潛之不慕榮利。並雙關以《易經‧乾卦》初九爻辭:「潛龍勿用。」以及〈文言傳〉:「潛龍勿用,何謂也?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藉此以表彰雨盦師一生學行道德之超邁,古道顏色,典型夙昔,衷誠祭頌,以彰其德,以揚其風,傳諸將來。耑奉敬告雨盦師在天之靈,再造之恩,終生感禱。
先師龍眠雨盦先生汪中教授 學行年表 民國 西元 年齡 生平學行與著述事略 15 1926 1 6月10日(農曆丙寅五月一日,肖虎)生於安徽安慶,祖籍安徽省桐城縣,時尊翁已五十四歲,遊宦,晚年寄寓懷寧,故籍貫安徽省懷寧縣。 20 1931 6 入小學,讀書於懷寧。 23 1934 9 12月18日,師母王安寧女士誕生。 26 1937 12 抗日戰爭,舉家避居桐城北鄉,遂就外傅。 33 1944 19 居楊樹灣,從尊翁老友楊亮甫先生讀書為文。學詩於皐田先生,亮甫之猶子也。 入中學,高中讀書於桐城縣城縣立中學。 34 1945 20 日本投降,又移家懷寧。 35 1946 21 高中畢業。 36 1947 22 夏八月,考入國立安徽大學文學院中文系就讀,從潘師重規(石禪,1908-2003)遊。 38 1949 24 4月,自安徽大學中文系肄業。 赤烽大作,尊翁七十高齡,遂託雨盦師叔祖劍飛公,乘火車由浙贛轉湘桂。 9月,自桂林搭飛機經廣州來臺,任職編輯於民本通訊社民本廣播電臺。 39 1950 25 7月,離職民本通訊社民本廣播電臺。 8月25日,轉學入「臺灣省立師範學院」國文專修科四十一級(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前身)。 41 1952 27 7月,自臺灣省立師範學院國文系畢業。 8月,奉教育部及國防部令,前往高雄鳳山「陸軍軍官學校預訓班」接受預備軍官訓練一年,適任步科少尉。 42 1953 28 7月,退役。 8月1日,擔任臺灣省立師範學院附屬中學(今「師大附中」)國文科教員。 43 1954 29 續任師院附中國文科教員。 44 1955 30 7月31日,離職師院附中。 8月1日,任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助教,介紹人為業師潘石禪教授,校長劉真(白如,1913-)。時寓麗水街八號。 兼任師大校長劉白如秘書。 48 1959 34 1月,與師母王安寧女士結婚。 8月1日,升等為講師。 49 1960 35 1月15日,長女昭誕生。 50 1961 36 1月15日,長女汪昭周歲,業師溥心畬(儒,1896-1963)親筆為之寫生。 10月4日,次女明誕生。 51 1962 37 是歲,多臨〈苕溪帖〉,愛其有橫肆之趣。 52 1963 38 8月1日,升等為副教授。 9月25日,三女文誕生。 11月18日,業師溥心畬病逝臺北。 53 1964 39 8月,出版《詩經朱傳斛補》(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1月10日,于右任(1878-1964)病逝臺北。 54 1965 40 6月,出版《清詞金荃》(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六月,撰寫《清詞金荃》,由臺灣學生書局出版。 55 1966 41 8月1日,升等為教授。時寓臺北市龍泉街臨五號之一師大教職員宿舍。 56 1967 42 2月23日,由金維繫、馬壽華、郭寄嶠發起,邀集書法界多人在郭府聚餐,臺靜農、江兆申、雨盦師等人均參與聚會,原擬成立書會而未果。 57 1968 43 8月9日,長子選誕生。 10月,出版《樂府詩紀》(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58 1969 44 出版選注之《詩品注》(臺北:正中書局)。 9月8日,致門棣蔡雄祥信函一封,收入沈秋雄編:《雨盦書札》(臺北:鴻展藝術公司,1995年6月)。 59 1970 45 2月14日,致蔡雄祥信函一封,收入《雨盦書札》。 6月5日,校長孫亢曾撰、雨盦師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新校區工程奠基紀念〉文。 行書書〈黑雲翻墨未遮山〉詩七絕一首,致「毓國學長正」。 60 1971 46 11月,再版《清詞金荃》(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沈尹默(1883-1971)於大陸文革中逝世。 61 1972 47 1月4日,致蔡雄祥信函一封,收錄於《雨盦書札》。 6月,撰寫〈閱屈復批本讀杜心解題記〉,收入師大《國文學報》第一期。 6月15日(重五節),致門棣陳文華信函一封,收錄於《雨盦書札》。 6月15日(端午日),致蔡雄祥信函一封,收錄於《雨盦書札》。 6月28日,致蔡雄祥信函一封,收錄於《雨盦書札》。 新秋,致蔡雄祥信函一封,收錄於《雨盦書札》。 62 1973 48 撰寫〈壽旨雲師八秩雙慶〉文,與潘師重規、方遠堯、戴培之教授等之祝壽詩詞,一併收入師大《國文學報》第二期《慶祝大冶程旨雲先生八秩誕辰論文集》。 63 1974 49 與莊嚴(1899-1980)、傅狷夫(1910-2007),戴蘭村(1924-)、于還素(1920-)、王壯為(1909-1998)、羊令野(1923-1994)等組「忘年書展」,定每年春節展出一次。 出版編輯之《樂府古辭鈔》(臺北:學海出版社)。 8月1日起,教授研究休假進修一年。8月17日,遊韓;8月20日至8月23日,於日本參加教師研討會;9月1日返臺。 是年秋起,兼任臺大及輔大教授。 64 1975 50 指導師大國研所姚翠慧碩士論文:「王夢樓研究」。 65 1976 51 7月27日,遊美、加;9月14日返臺。一月之中,訪問史丹福、哥倫比亞、普林斯頓各大學,並參觀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及諸名勝。 66 1977 52 出版《杜甫》(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出版註譯之《新譯宋詞三百首》(臺北:三民書局)。 7月,指導師大國研所張簡坤明碩士論文:「袁爽秋研究」、陳文華碩士論文:「杜甫詩律探微」。 67 1978 53 4月6日,致門棣陳樹衡信函一封,收入《雨盦書札》。 7月,指導師大國研所文幸福碩士論文:「詩經周南召南發微」。與高明(仲華,1909-1992)、林尹(景伊,1909-1983)教授共同指導師大國研所龔顯宗博士論文:「明七子派詩文及其論評之研究」。 《古懽室自選詩》,收入《國文學報》第七期附錄。 8月,與同仁黃錦鋐(天成,1922-)、張孝裕(1927-)、沈秋雄(1941-)教授等,應韓國忠南大學及栗谷學研究所之邀,前往訪問九天,並作學術演講。8月26日,再度遊日、韓;9月9日返臺。 11月5日,與同仁林尹、李鍌(爽秋,1929-)教授,應韓國栗谷學研究所之邀,前往參觀訪問五天,並作學術演講。11月25日,再應栗谷學研究院之邀,赴韓出席學術討論會。 68 1979 54 1月26日,致趙鍾業信函一封,收入《雨盦書札》。 3月1日,合編《白話史記》出版(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臺靜農先生題字、作序。 與羅尚、張夢機等倡議設立「停雲詩社」。社中推舉雨盦師擔任社長,陳新雄為監察人,文幸福為總幹事。 春雨,橫書漢隸一幅:「定冊帷幕有安社稷之勛。」贈臺灣師大國文研究所圖書室。 5月14日,致崔完植信函一封,收入《雨盦書札》。 出版《樂府詩選注》(臺北:學海出版社,1979年)。 7月,指導師大國研所張垣鐸碩士論文:「蘇辛詞內容與風格比較研究」。指導臺大學中研所簡錦松碩士論文:「李何詩論研究」。指導高師國研所鄒霏驊碩士論文:「南宋愛國詞之教學研究」。 門棣文幸福作〈秋夜隨雨盦仲寶二師飲〉(《無益詩稿》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6月初版,頁18)。 69 1980 55 春,致趙鍾業信函一封,收入《雨盦書札》。 7月,指導師大國研所金周淳碩士論文:「陶淵明文學與韓國時調之比較研究」。指導文化中研所何明潁碩士論文:「蘀石齋詩研究」。 70 1981 56 4月20日,與歐陽鷙教授共同指導師大國研所黎金剛博士論文:「唐代詩歌與佛家思想(上)」。 6月,行書錄唐‧張又新〈煎茶水記〉,收入《中華民國七十二年中華文化復興節書法展覽專輯》(林鵬、薛平南編輯臺北:陳奇祿發行,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出版,1984年10月出版,頁55)。 8月,應邀至大韓民國忠南大學客座講學半年;9月3日,赴任。 8月24日,致趙鍾業信函一封,收入《雨盦書札》。 11月8日,致蔡雄祥信函一封,收入《雨盦書札》。 12月20日,自韓國客座返臺,仍任師大教授。 12月31日,致崔完植信函一封,收入《雨盦書札》。 71 1982 57 3月25日,致趙鍾業信函一封,收入《雨盦書札》。 3月27日(暮春三日),江兆申(茮原,1925-1996)為〈儒城雜詩六十韻〉題署後跋。 4月20日,臺靜農(伯簡,1902-1990)教授為寫〈儒城雜詩六十韻〉讀後記。 5月,劉太希(錯公,1899-1989)為寫〈儒城雜詩六十韻〉讀後記。 6月,指導師大國研所周益忠碩士論文:「論詩絕句發展之研究」、指導許應華碩士論文:「杜甫夔州詩研究」。 8月,於《孔孟月刊》卷20:12,發表〈陶淵明與謝靈運詩之異趣〉。 9月28日,致陳新雄教授信函一封,收入《雨盦書札》。 書〈儒城雜詩六十韻〉(錄六開),收入《汪中‧杜忠誥‧歐大衛書法聯展》(何靜玫編輯,舊金山:美國舊金山太平洋傳統博物館、加州廣東銀行印行,2002年7月1日)。 12月17日至12月24日,應邀赴韓國參加學術會議。 72 1983 58 4月2日,張大千(1899-1983)病逝臺北。 4月,致陳新雄教授信函一封,收入《雨盦書札》。 6月,指導師大國研所楊麗珠碩士論文:「清初浙派詞論研究」。 6月,指導師大國研所陳英姬碩士論文:「中國士人仕與隱的研究──以陶淵明詩文與蘇東坡之『和陶詩』為主」。7月28日,指導師大國研所龔鵬程博士論文:「江西詩社宗派研究」。 73 1984 59 1月6日,赴香港任新亞研究所教授。作〈癸亥嘉平香江旅泊‧和停雲〉等詩,收入《雨盦和陶詩‧附儒城雜詩》(臺北:華正書局,1986年4月)。 2月26日,返臺,仍任師大教授。 4月5日,作〈喜晤靜姐別三十五年矣‧和贈羊長史〉,收入《雨盦和陶詩‧附儒城雜詩》。 5月,作〈柏克萊西太格寓中作‧和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收入《雨盦和陶詩‧附儒城雜詩》。 5月,指導師大國研所朴貞玉碩士論文:「三曹詩賦考」。 6月10日,雨盦師六十大壽,門棣文幸福教授特地賦〈雨盦夫子六十嵩慶〉詩賀壽(文幸福:《無益詩稿》,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6月初版,頁51-52)。 6月17日至8月30日,應邀赴西德開會及觀光。 6月20日,與周何(1932-2003)教授共同指導師大國研所李鍾振博士論文:「周濟詞論研究」。 10月24日,致沈秋雄信函一封,收入《雨盦書札》。 11月7日,致蔡雄祥信函一封,收入《雨盦書札》。 沈秋雄教授作〈甲子秋與鶴來,妙仙等忠南諸生重遊扶餘古都率賦並柬呈天成、雨盦二師〉(《雲在盦詩稿》,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6月初版,頁13-14)二首。 致沈秋雄信函一封,和作〈次韵伯時甲子秋遊扶餘詩〉二首,收錄於《雨盦書札》,並收入《雲在盦詩稿》。 12月8日,致沈秋雄信函一封,收錄於《雨盦書札》。 沈秋雄作〈儒城秋晚有懷雨盦師〉二首。 指導文化中研所金億珠博士論文:「王維研究──宗教、藝術與自然之融合」。 74 1985 60 春,書〈猨臂詩〉,收入《雨盦書翰集》(臺北:華正書局,1988年初版)。 2月25日,致陳樹衡信函一封,收入《雨盦書札》。 4月15日,致蔡雄祥信函一封,收入《雨盦書札》。 梅雨,書〈五代詞〉,收入《雨盦書翰集》。 5月,指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申貞熙碩士論文:「彊村詞研究」,通過口試。 5月,指導師大國研所江乾益碩士論文:「陳壽祺父子三家詩遺說研究」。6月10日,指導師大國研所宋政憲博士論文:「陶淵明詩與李穡詩之比較研究」。 7月8日至7月14日,應邀至義大利參加學術會議。 8月1日,應聘大韓民國外國語大學客座教授,講學一年。 8月,與杜忠誥、李郁周共同編輯之《高中書法》上下冊,由國立編譯館初版發行。 門棣文幸福作〈次伯元師原韻懷雨盦夫子〉:(《無益詩稿》,頁69)。 9月2日,赴韓任外國語大學客座教授。作〈漢城孔陵洞寓‧和還舊居〉,收入《雨盦和陶詩‧附儒城雜詩》。 9月6日,作〈始課詩論研究〉,收入《雨盦和陶詩‧附儒城雜詩》。 9月20日,致沈秋雄信函一封,收入《雨盦書札》。 9月26日,致黃坤堯信函一封,收入《雨盦書札》。又賦〈懷鄭因百先生曾作論書絕句一百首今歲正八十矣〉詩。 9月30日,致黃錦鋐信函一封,收入《雨盦書札》。 門棣文幸福作〈秋夕呈汪夫子兼懷文彬老大時二先生講學朝鮮〉(《無益詩稿》,頁70)。沈秋雄作〈乙丑中秋後十日寄呈雨盦師漢城〉二首(《雲在盦詩稿》,頁41)。 11月6日,致黃錦鋐信函一封,收入《雨盦書札》。 11月23日,致蔡雄祥信函一封,收入《雨盦書札》。 12月5日,合譯之《中國上古史系列──白話史記》,由臺北:聯經出版公司首版發行。 12月18日,致黃坤堯信函一封,收錄於《雨盦書札》。 仲冬,書〈秋明詩-小謝山水亦清發〉,收錄於《雨盦書翰集》。 仲冬,書〈秋明詩‧小謝山水亦清發〉,收入《雨盦書翰集》。 門棣文幸福作〈汪師返國寒夜招飲〉(《無益詩稿》,頁72)。沈秋雄作〈爽秋師冬日招飲雨盦師及韓國丁範鎮教授皆在座〉(《雲在盦詩稿》,頁46)。 指導文化中研所張簡坤明博士論文:「袁枚與性靈詩論研究」。 75 1986 61 3月8日,致黃錦鋐信函一封,收入《雨盦書札》。 沈秋雄作〈丙寅春日夢後有作寄敬五兼呈雨盦師漢城〉(《雲在盦詩稿》,頁51)。 4月,出版《雨盦和陶詩‧附儒城雜詩》(臺北:華正書局)。 5月15日,致沈秋雄信函一封,收錄於《雨盦書札》。 6月14日,自大韓民國外國語大學客座講學結束,返校復職,仍任師範大學教授。 6月25日,指導師大國研所戴麗珠博士論文:「趙孟頫文學與藝術之研究」、高八美博士論文:「韓愈詩研究」。 門棣文幸福作〈盛暑隨雨盦夫子遊洪荒峽〉(《無益詩稿》,頁81-82)。 8月14日,作〈夜諸生相訪酌酒敘話有問駢文與習字者‧和述酒〉,收入《雨盦和陶詩‧附儒城雜詩》。 10月14日,致黃錦鋐信函一封,收入《雨盦書札》。12月26日,指導師大國研所文幸福博士論文:「詩經毛傳鄭箋辨異」。 季冬,晴暖,行書漫臨米芾〈李太師帖〉,收入《汪中‧杜忠誥‧歐大衛聯合書展》。 指導文化中研所蔡榮昌博士論文:「制義叢話研究」。 76 1987 62 春,書〈夔州詩〉,收入《雨盦書翰集》。 4月26日,致陳新雄信函一封,收入《雨盦書札》。 5月17日,書〈杜詩三首──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并序、李潮八分小篆歌、宿石花戍〉,收入《雨盦書翰集》。 5月19日,書〈郭璞遊仙詩冊〉,收入《雨盦書翰集》。 5月29日,指導師大國研所陳文華博士論文:「杜甫傳記唐宋資料考辨」。6月,指導師大國研所陳瑞芬碩士論文:「汪端研究」。 8月,書〈沂水帖〉,收入《雨盦書翰集》。 9月,書〈武榮碑四屏〉,收入《雨盦書翰集》。 9月24日,書杜詩,收入《雨盦書翰集》。 秋,書〈袁二帖〉,收入《雨盦書翰集》。 秋,書〈衡方碑四屏〉,收入《雨盦書翰集》。 秋,書〈司州帖〉,收入《雨盦書翰集》。 秋,書〈海岳帖〉,收入《雨盦書翰集》。 10月7日,致陳樹衡信函一封,收入《雨盦書札》。 10月31日(重陽),書〈玉谿詩〉,收入《雨盦書翰集》。 11月20日(小春初七日),致李鍾振信函一封,收入《雨盦書札》。 小除(除夕前一日,2月15日),書〈晉紙帖〉,收入《雨盦書翰集》、《汪中‧杜忠誥‧歐大衛書法聯展》;書〈丹陽米帖〉,收入《雨盦書翰集》、《汪中‧杜忠誥‧歐大衛書法聯展》。 書「峰石明瑞雪,庭階發柳花」,收入《雨盦書翰集》。 書「矯若神龍」,收入《雨盦書翰集》。 書〈永和軸〉,收入《雨盦書翰集》第二集(臺北:華正書局,1995年1月初版)。 書〈千文草書條幅〉,收入《汪中書法集──詩書翰墨香》(臺北:清韵國際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4月初版)。 指導文化中研所金炳基博士論文:「黃山谷詩與書法之研究」。 77 1988 63 春,篆書「戚作彝,永寶用」,收入《雨盦書翰集》。書〈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收入《雨盦書翰集》。 3月5日,書〈潤玉籠綃詞〉,收入《雨盦書翰集》。 4月30日,校長梁尚勇敬識、雨盦師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大樓落成記〉。 首夏,書〈旅食帖〉,收入《雨盦書翰集》。 6月,指導師大學國研所楊淙銘碩士論文:「石遺室詩話研究」、羅鳳珠碩士論文:「蘇軾黃州詩研究」。 9月12日,應韓國忠南大學之邀赴韓出席學術討論會。 9月23日至10月7日止,應歷史博物館之邀,於該館國家藝廊舉辦書法個展,並由臺北:華正書局出版《雨盦書翰集》。 秋,致陳新雄信函一封,收入《雨盦書札》。 門棣文幸福作〈雨盦夫子書展觀後並疊韻先生書展書懷以誌後感〉(《無益詩稿》,頁106-107)。 11月,鄭明娳教授撰〈溫潤如玉──汪中老師其人其書〉,刊登於《國文天地》第4卷第6期。 指導東海中研所方秋停碩士論文:「杜甫秦州詩研究」。 78 1989 64 春,致陳新雄信函一封,收入《雨盦書札》。又次〈酒林羣英〉一首。 2月2日,書〈詩詞軸〉,收入《雨盦書翰集》第二集。 2月5日(戊辰除日),書〈余閑軸〉、〈辛丑軸〉等,收入《雨盦書翰集》第二集。 2月7日(新正初二),書〈冬仲軸〉,收入《雨盦書翰集》第二集。 2月10日,書〈詩詞軸〉等,收入《雨盦書翰集》第二集。 為門棣陳樹衡:《陳樹衡書法作品集》(臺北:曉風學社出版,雄獅製作製作印刷,1989年5月)封面題辭。陳樹衡於封面自書〈讀雨盦師儒城雜詩暨和陶集〉詩。 4月26日,致許世旭信函一封,收入《雨盦書札》。 6月,撰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等學校教師研習中心大樓落成誌〉。 6月17日,指導師大國研所周益忠博士論文:「宋代論詩詩研究」。6月21日,指導師大國研所陳英姬博士論文:「蘇軾的政治生涯與文學的關係」。 6月,指導師大國研所劉昭明碩士論文:「蘇軾嶺南詩論析」、指導林奉仙碩士論文:「十五國風章節之藝術表現」。 8月1日,應聘大韓民國高麗大學客座教授,講學一年。9月1日,赴大韓民國高麗大學任客座教授。 9月11日,致蔡雄祥信函一封,收入《雨盦書札》。 9月15日,(中秋後),致陳新雄信函一封,收入《雨盦書札》。 9月15日(中秋後),致黃坤堯信函一封,收入《雨盦書札》。 10月14日(九月望日),致蕭世瓊信函一封,收入《雨盦書札》。 為門棣文幸福教授《無益詩稿》封面題字。 仲冬,書隸書中堂〈孟文深執忠伉數上奏請隸書〉,贈臺灣師大國文系,置國文系八樓教師休息室。 79 1990 65 春,隸書〈神挈曰尚書考靈燿隸書〉。 2月,黃河雜誌編輯部刊登:〈淳厚瀟灑的詩畫才子──龍眠汪中(雨盦)〉(臺北:《黃河雜誌》,1990年2月)。 5月9日,致黃坤堯信函一封,收入《雨盦書札》。 6月初,臺靜農先生以《行草小集》及所書〈自傷〉一詩贈予雨盦師。 6月14日,師大國研所碩士班學生易怡玲專訪雨盦師,撰〈書香、酒香、墨香──訪汪中教授談治學歷程〉,刊於《中央日報‧長河》第十七版。 6月15日,指導師大國研所郭鶴鳴博士論文:「王船山文學研究」。 6月30日,自韓返臺。 7月31日,自臺灣師範大學退休,兼任教授。 8月1日,應聘為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10月,書〈雨盦燕游雜詩三十絕句〉,收入《汪中‧杜忠誥‧歐大衛書法聯展》(錄八開)、《汪中書法集》(錄六開)。 書〈庚午游揚州作行書條幅〉,收入《汪中書法集》。書〈人憐自許行書聯〉,收入《汪中書法集》。書〈揚州絕句庚午作行書條幅〉,收入《汪中書法集》。書行書聯:「糟粕所傳非粹美,丹青難寫是精神」,收入《汪中書法集》。書〈久聞自度行書聯〉,收入《汪中書法集》。書〈庚午揚州作行書條幅〉,收入《汪中書法集》。 11月9日,臺靜農病逝臺大醫院。 12月1日,《名家翰墨》總號第11號,刊登雨盦師為祝賀臺靜農先生九十大壽特別撰寫之〈臺靜農先生書藝〉一文。 12月1日至13日(臺北)、15日至30日(臺中),京華藝術中心舉辦「名家書法聯展──臺靜農、謝宗安、王壯為、陳其銓、吳平、汪中、杜忠誥、林隆達」。 書〈我來及時雨〉行書聯。 80 1991 66 1月12日,致陳紫銀信函一封,收入《雨盦書札》。 4月15日(三月朔),致趙鍾業信函一封,收入《雨盦書札》。 書〈堂高書峻〉隸書聯,收入《汪中書法集》。 5月,啟功先生《啟功叢稿》出版(臺北:華正書局,1991年5月),〈題跋卷〉收錄〈汪雨盦教授書展書後〉一文,盛讚雨盦師人品、學術成就,並以「虛靈挺拔」標明其書藝及詩作特色。 仲夏,書〈刺過〉隸書橫幅,收入《汪中書法集》。 8月11日,致沈秋雄信函一封,收錄於《雨盦書札》。 9月,致沈秋雄信函一封〈憶事懷人珠玉篇〉,並為封面題辭,收錄於《雲在盦詩稿》。 10月17日,沈秋雄教授作〈辛未重陽後一日追陪雨盦夫子及堪白、大木兩先生由峯彰兄、世瓊弟開車赴茮原師之約時師方移居埔里靈漚新館〉二首(《雲在盦詩稿》,頁134-135)。 10月19日(重陽後三日),致啟功信函一封,收入《雨盦書札》。 10月20日,致沈秋雄信函一封,收入《雨盦書札》。 10月,書〈詩詞軸〉、〈杜甫軸〉等,收入《雨盦書翰集》第二集。書〈好作行書條幅〉,收入《汪中書法集》。 仲秋,書〈大海明堂隸書聯〉,收入《汪中書法集》。 秋,書〈一家小築行書聯〉,收入《汪中書法集》,頁54。秋,書〈行書八條屏〉,收錄於《汪中書法集》。 小春,於東海大學大度山居所,書〈探碑隸書橫幅〉:「探碑學搨,敲門借書。」收入《汪中書法集》。 初冬,書〈衣錦行書條幅〉,收入《汪中書法集》。 11月,雨盦師撰:〈臺靜農先生書藝〉,收入《臺靜農先生紀念文集》(臺北:洪範書局)。 書〈雨盦絕句二題十六首〉,收入《汪中‧杜忠誥‧歐大衛書法聯展》。 書〈大漢建安隸書聯〉,收入《汪中書法集》。書〈情文志節行書聯〉,收入《汪中書法集》。書〈武陽隸書橫幅〉,收入《汪中書法集》。書〈酒翻墨涌行書聯〉,收入《汪中書法集》。書〈花迎鳥識行書聯〉,收入《汪中書法集》。書〈藐姑隸書橫幅〉,收入《汪中書法集》。書〈嘉時令德行書聯〉,收入《汪中書法集》。書〈高山大澤隸書聯〉,收入《汪中書法集》。書〈玉樹物華行書聯〉,收入《汪中書法集》。 與吳永猛、許應華合著《書法欣賞》,由國立空中大學初版。 指導文化中研所余美玲博士論文:「康有為書學研究」。指導東海中研所林燕玲碩士論文:「足崖壑而志城闕──談唐代士人的真隱與假隱」。 12月,門棣陳文華教授發表〈自然合道的汪中老師〉(《國文天地》,第七卷第七期,頁63-66)。 沈秋雄教授作〈許世旭教授訪臺雨盦師招飲雙安廬〉二首(《雲在盦詩稿》,頁119-120)。 81 1992 67 1月3日,訪問北京故宮博物院,啟功特地撥空陪同參觀杜牧〈張好好卷〉、米芾〈苕溪帖〉,並特別開放院中其他珍藏,提供雨盦師單獨欣賞,談笑甚歡,相見恨晚。 1月19日(辛未嘉平月之四日),書〈密友行書條幅〉、〈仕倦行書條幅〉、〈好懶行書條幅〉,收入《汪中書法集》。 初春,書〈隸書四條屏〉,收入《汪中書法集》。 仲春,沈秋雄教授撰〈和風清穆仰吾師──寫在雨盦師書展之前〉,收錄於《汪中書法集──詩書翰墨香》。 初夏,書王靜安詞〈列炬歸來酒未醒〉,贈臺灣師大國文系。 4月,書〈水流法舊〉隸書斗方。 4月17日,應臺北:清韵藝術中心之邀,假該中心舉行書法個展,並由清韵國際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初版《汪中書法集──詩書翰墨香》。 5月17日(孟夏之朔),致沈秋雄信函一封,收入《雨盦書札》。 6月5日(重午),致啟功信函一封,收入《雨盦書札》。 6月19日,指導師大學國研所楊雅惠博士論文:「兩宋文人書畫美學研究」。 7月5日,致沈秋雄信函一封,收入《雨盦書札》。 7月5日,致蕭世瓊信函一封,收入《雨盦書札》。 小春,書〈屑玉橫披〉、〈春景橫披〉等,收入《雨盦書翰集》第二集。 12月8日,致尹新換信函一封,收入《雨盦書札》。 臺北:快雪堂舉辦「于右任、臺靜農、汪中、杜忠誥、揚子雲書作展」。 書〈蘭亭橫披〉、〈持醪軸〉,收入《雨盦書翰集》第二集。 指導東海中研所楊棠秋碩士論文:「譚復堂及其文學‧附年譜」。 82 1993 68 1月27日,致沈秋雄信函一封,收入《雨盦書札》。 2月14日,致李鍾振信函一封,收入《雨盦書札》。 仲春,行書〈爭坐位〉黃紙,收入《汪中‧杜忠誥‧歐大衛書法聯展》。 行書劉太希〈游龍老子詩〉,並收入《汪中‧杜忠誥‧歐大衛書法聯展》、《雨盦書翰集》第二集。 3月,書〈蘭亭橫披〉等,收入《雨盦書翰集》第二集。3月11日,致陳樹衡信函一封,收入《雨盦書札》。3月20日,致陳樹衡信函一封,收入《雨盦書札》。 5月6日(閏月望日),致陳樹衡信函一封,收入《雨盦書札》。5月24日,致尹新換信函一封,收入《雨盦書札》,。 6月,指導師大國研所姜淑敏碩士論文:「黃景仁詩研究」。 7月19日,致沈秋雄信函一封,收入《雨盦書札》。 9月,書〈坡詩橫披〉、〈時夜橫披〉,收入《雨盦書翰集》第二集。 仲冬,書〈唐代軸〉,收入《雨盦書翰集》第二集。 指導東海中研所翁淑卿碩士論文:「文廷式詞學研究」。 83 1994 69 2月2日,致沈秋雄信函一封,收入《雨盦書札》。 為祝賀雨盦師七十大壽,由門棣沈秋雄總其事,廣向雨盦師的朋友、學生徵件,編輯而成《雨盦書翰集》中,收錄了幾篇詩詞的批註心得。 6月,與門生莊耀郎(1951-)教授共同指導師大國研所廖學隆碩士論文:「魏晉風神書風研究」。指導師大國研所尤敏慧碩士論文:「梅聖俞宛陵體發微」。 7月23日,致沈秋雄信函一封,收入《雨盦書札》。 9月,書〈泉石文章六尺聯〉、〈前赤壁賦小字軸〉、〈岳陽樓記小字軸〉、〈大文直節六尺聯〉、〈歸去來序小字軸〉等,收入《雨盦書翰集》第二集。 9月24日至9月29日,應邀至臺中市立文化中心舉辦書法個展。 11月28日,致沈秋雄信函一封,收入《雨盦書札》。 應邀至臺中市立文化中心舉辦個展。 指導東海中研所陳正平碩士論文:「庚子秋詞研究」。 指導東海中研所鄭義雨碩士論文:「謝朓山水詩研究」。指導東海中研所白芝蓮碩士論文:「夏完淳詩詞研究」。 陳欽忠〈臺灣地區前輩書法家的作品風格及書學成就〉(臺中:臺灣省立美術館,《臺灣地區前輩美術家作品特展(二)書法專輯導論》,1994年,頁5-12),將雨盦師與陳含光(1879-1957)、彭醇士(1894-1977)、陳定山(1897-1989)、劉太希(1899-1989)、張隆延(1909-)、呂佛庭(1910-2005)、陳其銓(1917-2003)、戴蘭村(邨)(1924-)、于大成(1934-2001)等十人列為民初渡臺代表性書法家,並介紹其藝術歷程、書法風格與特點、影響。 84 1995 70 1月,應邀至臺中縣立文化中心舉辦個展,集結新舊創作,展後由臺北:華正書局出版《雨盦書翰集》第二集。 6月,沈秋雄收錄雨盦師與友人、學生書信,合編為《雨盦書札》,由臺北:鴻展藝術公司出版,以祝賀七十大壽。 7月18日,致沈秋雄信函一封,收入《雨盦書札》。 7月31日,復自東海大學退休。 9月,與啟功、江兆申、莊申(1933-2000)為郭豫倫、林文月(1933-)編輯之《臺靜農墨戲集》作序。 指導文化中研所徐照華博士論文:「厲鶚及其詞學研究」。 85 1996 71 3月,為業師潘重規教授(1908-2003)撰寫〈潘石禪先生九秩華誕敦煌學特刊序〉。 5月12日,江兆申在東北瀋陽的學術演講會中,因心肌梗塞而離開人世,享壽七十二歲。 5月,書〈帝遊隸書橫幅〉,收入《汪中書法選》(邱麒麟、蔡文生執行編輯,高雄:高雄市立中正文化中心管理處,1998年6月)。 5月,書〈釋之隸書橫幅〉,收入《汪中書法選》。 6月,指導師大國研所金宰用碩士論文:「蘇軾在韓國詩話中接受形態研究」。 7月24日,致沈秋雄信函一封,收入《雨盦書札》。 9月,書〈漫仕丙子撫蜀素帖軸〉,收入《汪中書法選》。 9月,書〈衣錦丙子撫蜀素帖軸〉,收入《汪中書法選》。 為桃園市國立武陵高中「擊磬堂」書聯:「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86 1997 72 小春,書〈蘭亭小軸〉,收入《汪中書法選》。 冬,書〈高帝隸書四條屏〉,收入《汪中書法選》、《汪中‧杜忠誥‧歐大衛書法聯展》。 87 1998 73 3月21日至4月30日,戴蘭村在臺灣省立美術館舉行第一次個人書法展,展覽結束之後,臺灣省立美術館將其作品編印成《戴蘭村書法展》(臺北:臺灣省立美術館編輯印行,1998年5月出版),雨盦師特別為之寫序。 5月23日,指導師大國研所林奉仙博士論文:「詩經興詩研究」。 6月,應邀至高雄市立文化中心舉辦個展,並由邱麒麟、蔡文生執行編輯,高雄市立中正文化中心管理處編輯出版《汪中書法選》。 應「紀念何紹基誕辰二百週年書法特展」(10月31日至11月29日,臺北: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中正藝廊)主辦單位邀請,主講「何道州日記的趣味」藝術教育講座,當時雨盦師曾用極軟的羊毫筆,示範如何書寫何氏書風的隸書。 王壯為(1909-1998)先生逝世,享壽九十歲。 88 1999 74 小春,書〈蘇軾念奴嬌〉贈河南郟縣蘇軾紀念館,拓本收入《汪中‧杜忠誥‧歐大衛書法聯展》。 11月19日,主講高雄詩情系列講座第99場:「溥心畬與張大千──文人的詩與畫」。 89 2000 75 新歲,行書對聯「花牋茗碗香千載,雲影波光活一樓。」收入《汪中‧杜忠誥‧歐大衛書法聯展》。 1月,指導師大國研所孫佩詩碩士論文:「天欲文西南,大筆授柴翁──晚清貴州詩人鄭珍及其詩研究」。 千禧之春,為吳耀輝(1951-)篆刻集作行書七絕一首為序,後收入《吳耀輝篆刻》(臺北:臺灣藝聞雜誌社,2005年5月)。 4月11日,主講高雄詩情系列講座第105場:「傳為佳話的詩和詞」。 11月2日,主講高雄詩情系列講座第111場:「中國書畫藝術的格局」。 90 2001 76 初夏,隸書〈節班固西都賦〉,收入《汪中‧杜忠誥‧歐大衛書法聯展》。 應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藝術中心之邀,與王靜芝(1916-2002)、王北岳(1926-)先生舉辦書法聯展。 為紀念臺靜農教授百年冥誕所舉辦之「臺靜農教授手稿資料展──臺大近代名家手稿系列展之三」撰作長篇歌行為跋及題署封面,總統府資政暨臺大中文系孔德成(1920-2008)教授題序。 書〈清人絕句選七十九開〉(錄八開),收入《汪中‧杜忠誥‧歐大衛書法聯展》。 指導東海中研所楊棠秋博士論文:「陳維崧及其詞學」。 91 2002 77 2月19日至3月31日,應臺南農園藝術中心之邀,舉辦書法小品展。 3月18日,應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藝術中心之邀,舉行書法示範揮毫暨研討會。 5月,為香港僑生師大國文系門棣葉國威書〈跋俞平伯詩卷〉。 5月30日,參加「嶽鎮川靈──江兆申書畫藝術」聯合展覽及國際學術研討會,專題主講:「靈漚館題畫詩」。 6月16日,主講高雄詩情系列講座第123場:「書法之路──談對聯」。 6月20日,主講國文科教學研討會:「詩到詞──論溫李詩」。 7月26日,應美國舊金山廣東銀行附屬太平洋傳統博物館之邀,舉辦「汪中‧杜忠誥‧歐大衛書法聯展」,展期至民國92年1月21日止。 10月25日,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邀請,主講文學與文化專題:「杜詩講座──唐詩和杜甫」。 11月1日,中興大學舉行「心連心,共創美好中興──全球校友返校聯誼活動」,雨盦師書《論語‧述而篇》「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四句箴言。 11月17日,王靜芝逝於臺北。 12月27日,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邀請,主講文學與文化專題:「杜詩講座──題畫詩」。 應臺南農園藝術中心之邀,舉辦書法小品展。 為高雄文藻應用華語文系題辭「弦歌雅音」。 92 2003 78 6月21日,致高雄汶采筆墨公司董事長謝育任信函一封。 93 2004 79 11月5日,為「走山走水,詩書東北角」書法比賽暖身,題詩「海氣氤氳入鼻頭,龍門溪水送清流,赤虹橋上依欄立,長嘯一聲天地悠」。 94 2005 80 元宵,漫書杜甫詩〈解悶十二首〉行書帖一紙,末記云:「少陵〈解悶〉絕句多憶事懷人之作,夾敘夾議,情韵迴環,唐人少見,一代大師也。」 新春,為臺靜農先生戊午年(1978)擬沈尹默作品撰寫心得。 為門棣徐國能(1973-)散文集《煮字為藥》(臺北:九歌出版社,2005年5月)題端。 6月10日,雨盦師八十大壽,陳新雄教授賦〈壽雨盦八十〉詩以賀。門棣文幸福教授亦賦詩〈雨盦夫子八十‧敬步伯元師原玉〉為老師祝壽。 6月30日,啟功逝於北京。 10月8日至11月7日,參加本校「慶祝九十四年國慶第三屆資深校友書畫邀請展」,於師大綜合大樓八樓「校友藝廊」舉辦。 贈八方藝術學會理事長蔡豐吉題匾「龢廬」。 與門生莊耀郎教授共同指導師大國研所廖學隆博士論文:「蘇軾書法藝術研究」。 95 2006 81 6月1日,陳欽忠出版《書法藝術卷2:風規器識‧當代典範》(臺北:藝術家出版社),將雨盦師與陳含光、彭醇士、陳定山、劉太希、張隆延、呂佛庭、陳其銓、戴蘭村(邨)、于大成等十人列為民初渡臺代表性書法家。 6月3日,與李鍌、傅武光、莊耀郎等退休教授參加本校及本系提早慶祝六十周年雙慶,以及本所五十周年慶,本系辦理之「學生藝文習作及老師書法創作展」活動。 9月,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初版《停雲詩友選集》,選錄先生與羅尚、陳新雄、張以仁、邱燮友、陳滿銘、杜松柏、尤信雄、沈秋雄、張夢機、傅武光、文幸福之詩作。 秋日,黃坤堯教授作〈次韻雨盦夫子題江兆申山水二首〉、〈奉賀桐城雨盦夫子八十壽慶〉、〈臺北謁雨盦師〉(參見「網韻天聲──清懷詩稿」)。 獲聘擔任臺灣「中國書法學會」第十五屆(2006-2009)顧問。 96 2007 82 陳新雄教授賦〈丁亥新春有懷履安〉,又賦〈定風波.問候雨盦近況〉(用山谷晚歲監州聞荔支韻),三賦〈華府春暖復懷雨盦〉,思念及問候雨盦師。 3月11日,傅狷夫(1910-2007)病逝美國佛利蒙家中,享壽九十八歲。 5月5日5月24日,參加高雄市八方藝術學會會員展。 5月,受業高棣龔鵬程(1956-)在《書藝叢談‧後記》(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7年5月)中,全面的指出雨盦師各種書體的特色。 97 2008 83 2月1日,高雄:同善藝術文化教育基金會出版楷行書寫《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2月17日至3月5日,受邀參加全國書法名家巡迴展:「洪祥麟先生百歲紀念──極真」。 2月19日,將手書的〈陶淵明飲酒詩〉、〈詠懷詩〉、〈唐詩鈔〉各十件,在臺南東安路「晨園雅集」展出。23、24日,「研田書會」、「希夷印社」、「學而書會」等學術團體,在會場舉辦歡迎茶會及新春團拜。 98 2009 84 潛居頤養。續獲聘擔任臺灣「中國書法學會」第十六屆(2009-2012)顧問。 99 2010 85 4月13日(星期二)凌晨四時許,仙逝。 4月25日(星期日),樹葬於臺北市文山區「富德公墓詠愛園」。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
GMT+8, 2025-4-4 01:42 , Processed in 0.27375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