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368|回复: 0

丑书”的本质是浪漫的人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0 23:46: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丑书”的本质是浪漫的人格
               张 兴 明
   
内 容 提 要
“丑书”是发生于二十世纪末,并流行于全国书坛的一种书风。
   “丑书”无论在笔法、章法、字法及其审美观念上都与传统的“二王”一路书风大相径庭。它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富含较大的信息量。整体上表现为笔法率意,结构欹侧,纵横散漫,怪伟跌宕的风格。
   “丑书”有着无可否认的较高的品位。
   “丑书”的形成,主、客观因素都有。它是书家生态环境改变后的产物,是当今书家心态变化的对应物,是书家自觉革新的成果。概言之,“丑书”是书家浪漫人格的体现。
【关键词】 “丑书”   民间书法   趣   浪漫人格

   
  
“丑书”是近年频频见诸报端,并被一些人经常唠叨的字眼。客观地说,“丑书”并不是“‘丑’的书法”的代名词,而是有审美差异产生的衍生物。它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良好的发展潜力。很多人对丑书的本质及其生发尚不了解,笔者于此聊作一番探索:
一 、何谓 “丑书”
“丑书”是当今书坛的客观存在。
但是,对“丑书”的定义,目前还无人做出过明确而简洁的界定。对这劳什子的外延和内涵还真有点说不断理还乱的况味。不过,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它的研究。
我们可以粗略地概括出被称作“丑书”的书法的一些共同特征----首先,它往往以宏篇巨制取代尺牍手卷,强调视觉感受的效果,使书法表现的空间感大大的加强;其次,它常常改变传统的笔法或章法系统的构成语言,如大量使用偏锋并将西画的构成知识用于谋篇布局,使其“形式更有意味”。另外一点,就是每每将各种书体进行融合和嫁接,试图以增大作品的信息量来加深视觉感受,尤其是用笔的动势得到了空前地强化,甚至还有癫狂的迹象--这些方法和手段的交互为用,使得“丑书”已不再相似于传统式样的优美、清雅和规范平正,而具备结构破碎,笔法率意、笔触激励、左右欹侧的特点,从而表现出一种纵横散乱、怪伟跌宕的独特风格。而这些“丑书”的作者,在意识和理论上,都倾向于鼓吹个性自由,强调精神解放,扩充传统的法度,以一种丑怪的表现形式,激荡的表现效果来追求一种不和谐的,惊世骇俗的狂狷之美,力图塑造一种蓬头垢面,与时抗争的视觉现象,它鲜活地站在传统与现代的分水岭上,同时接受着鲜花地致意和唾液地轻蔑!
如果我们要列出当今书坛“丑书”代表书家的名单的话,那么,王镛、刘正成、沃兴华、白砥、于明泉、刘彦湖、徐海、陈国斌、朱培尔等当属此列。它们都远离二王的优美唐楷的庄严,主要汲取魏晋残纸、敦煌写经、摩崖造像以及砖文、瓦语文及陶文等民间书法的养分,并将其有效的雅化、纯化,使其从民俗的阶梯升格到天真烂漫的艺术品味。
“丑书”之被人说丑,那是因为“丑书”导致了美和理解的分离。即“丑书”与传统的审美大相异趣,,甚至可以说是背道而驰。
“丑书”的出现,是由于观念的变异而引发的。它带来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震荡,更为重要的是对观念和心理所带来的强而有力的冲击。凡是没有清醒的认识,毫无心理准备的书家,在这一切到来的时候,会显得无所适从,甚至会成为反抗潮流的角色,哼起悲伤的调子,撑起 传统的大旗,操起复古与回归的活计----“丑书”的得名,在很大程度上来自这帮落伍者的愤恨。
但是他们没有觉察到,正是这种艺术的形成的变位和割裂,才使书法的创新机制具有了一定的活力,而人的情感才得到了创造性的表达机会,创作也更加趋近和服从于人的性的真实了。
书法艰难的发展到今天,它已经不再是怀旧情绪的象征,而已经成为一种现代情感的宣泄和释放----这种感性的解放,往往会引起一些剧烈的运动,从而改变书法的走向,并使书法的历史发生根本的转变。这样的史实,可以从明代得到印证,这里不再多言。
二 、“丑书”的品味
丑是美的反题,但它由是美学研究的重要范畴。把丑视为艺术形态的表现方法是源于道家的理论渊薮。它在中国历史上早已存在而缺乏张扬,那是源于儒家思想的长期笼罩。“丑书”与统治者的审美意趣大相径庭,它缺乏那种和谐、统一的品格,更多地带有民间色彩,因而统治阶级始终不愿意接纳它进入大雅之堂。基于此,我们可以毫不隐讳的说,对“丑书”的排斥,其实质就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排斥----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丑没有艺术品格。
事实上,需要说明的是,美与丑只有品格之别而无高下之分。“美是一种典型,丑却千变万化”(雨果语),而且,“自然中认为丑的,往往要比那些认为美的更显露出它的性格”(罗丹)。
“丑书”作为一种新的书法形态不仅存在于现在而且已经蔚然成风,便标志着“丑书”已得到天时地利乃至人和的滋养而茁壮成长起来了。“丑书”不是胡涂乱抹的代名词,它的天真烂漫虽然没有传统的雅致,但它更接近事物的本真,因而“丑书”不是庸俗的东西,而且还具有较高的艺术品味。
这里,我们不妨对草书进行一次溯源。
翻开书史便会发现,明末清初勇于革新的徐渭、倪瓒、黄道周、陈洪绶、朱耷等已因不满足于传统的约束而开始了对“丑书”领域的探索。但真正明确提出“丑”,并把“丑”列入美学范畴的,则是稍后的傅山。他在《作字示儿孙》中,针对元明以来的寒俭卑弱之弊,提出了"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足以回临池既倒之狂澜"的主张。紧接着,在其去世数十年后,扬州八怪的代表郑板桥又提出“丑而雄”、“丑而秀”的论点(题画语),这个丑的理论的建立,不仅为其后的碑学运动提供了理论资源,就是时至今日,也还起着相当大的潜在作用。可以说,它于当今“丑书”的出现和发展不无干系,甚至可说是大有关联:
傅山提出丑是以美的反面来反对美的正面。他的丑的范畴包括着拙、丑、支离和直率的内容:其“拙”,是一种不正之正的出奇和大巧,它的"支离"代表这苍老和孤傲,他的"直率"是主张一种率意和自然的流露。因此,他主张的“丑”与现实生活中的丑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凡是有真学问,懂理论研究的人都不会将二者混为一谈,更何况现实中丑的人或丑的物,在其内涵重还有美的存在呢!
傅山“四宁四毋”的提出,是因为他发现了统治阶级所认同的审美理想,已经不合时宜了。作为明朝的遗民,他身经沧桑巨变,怀抱家国之恨,并与现实公开抵牾,这就造成了他心理上的压抑,进而演化为创作书法的欲望,形诸于纸笔,呈现为一种朴拙酣畅的风格,这就是它书法审美原则产生的心理基础和社会基础----从傅山的言行结果中,我们可以另领悟到:“丑书”是一中离经叛道的畸形心理的产物,但它出世不凡,有着惊人的形态并有较高的艺术品格,在艺术的长河中有着不可湮没的作用。
三 、“丑书”的成因
只有认真观察过当代书法发展的人都知道:因为改革开发和西学东渐,书法与其它姊妹艺术一样,很快的在短期内便发生 了较大的变化,即从80年代中期始,书法就一改以往的庄严和严肃,而变得轻松、活泼和抒情起来。----它的表现是大量的民间书法对书法的正式渗透。那些有着怪诞结构、幽默形式和浪漫情调的取自"俗书"的书法作为“丑书”的雏形开始出现,并在一片非议中得到刺激形增生,进而发展至今成了不可忽视的书法潮流。
对于“丑书”的形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第一,“丑书”是书法家生态环境改变后的结果。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各个领域都起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各个方面都在向世界潮流靠近。特别是科学、文化、教育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真可谓日新月异,飞速发展。这种发展和变化,带来了社会的进步和文明。从而使社会多元化后的书法也向多元化发展。但是,习惯于安于现状的文化人的生态环境也随之而彻底改变了。取代昔日那种饱食终日,闭门吟诗作赋或挥毫泼墨的是,社会的纷繁多变,传媒的发展和工作效率的加快。原有的心平气和因面对滚滚红尘而开始变得浮躁和激动起来。现实的改变使他们在无奈中增添了酸楚,因而他们在紧张的节奏中轻松着,在紧张不安中平静着,在多变杂乱中竭力安定着,这种“别扭”的东西会自然而然地由心迹而转化为欹侧不安的墨迹。这就是“丑书”产生的外因,它是非常明显的社会因素。
第二 ,“丑书”是当今书法家心态变化的对应物。
生态环境的改变对书法家造成的最重要的后果,是使他们的心态严重失衡。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相继转型,书家们的生态环境遭到彻底性的冲击。这时,出现了诸如让他们"脑体倒挂"现象。面对翻滚的商潮,他们有手无寸铁的尴尬;面对市场竞争,他们感到了处于夹缝中的悲哀。他们的自尊,受到严重的打击;他们的敏感,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对发展而多变的社会适应,使他们身心疲惫,产生了继续调整的强烈愿望。
他们是文化人,他们多半崇尚太史公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于是采取应对现实的措施,就成了退避三舍,到书斋里去完成心灵的倾诉,本来就浪漫的书法家们在现实中无法浪漫,于是就能且只能在艺术浪漫去了----他们将自己的忧愤,将扭曲的人性、将复杂的心态,将杂乱的思想化为墨迹,他们把笔如枪奋力冲杀,他们纵横挥洒让失衡的心态得到慰藉……就这样,“丑书”应运而生了!这种转换,使书家们完成了从希望浪漫到制造浪漫并倾泻浪漫的变化过程,因而,可以进一步说:“丑书”,其实质就是书家浪漫人格的具体体现。
改变书家心态的因素除了直接的环境变化外,西方思想的大量渗透也不可小觑。那些因国门大开而蜂拥而进的西方文艺思想,特别是文艺美学的大量传播,造成了人性觉醒和主体精神的高扬。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开始疏离固有的政治社团系列,注意了作为独立文化人的思考;他们疏离固有的文化计划生产机制和激励机制,寻求文化的自发形态和原发状态,他们疏离固有的文化的自闭自享的循环圈,争取更大的接受群众的有效性;他们疏离固有的专业定位,关注多方位的文化建设。同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指导思想也为书法的多元化发展设置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因为主客观因素的作用,这时的书家在信奉艺术至上时,对政治就更加冷漠,从而使书法更加的远离政治而更加的非政治化,相反的更趋向于对自身能量的发射和扩散。这种客观的现实,为“丑书”的流行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心理基础和社会基础。
第三,“丑书”是书法革新的成果
“丑书”是书家自觉革新的成果。
80年代中期,我国出现了美术心新潮,其目的是借助于当代西方艺术观念和手段为武器,以突破中国艺术的僵化状态,寻求和传统文化以及现实生存的新关系。它最大的特点是反主流文化,它既反国内的主流文化,也反对西方带殖民色彩的文化,但它反国内主流文化的手段,恰恰又已成为了西方主流文化的某些东西。书法在这个潮流中,也经受了感染,最终将书家分为抱残守缺的传统派、改良性质的创新派和探索前卫的现代派这三大类别。从那时起,书法已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迹象,但前进的步伐蹒跚而吃力。真正适合现代人并能表达现代人情意的书法尚未正式成熟。
实践证明,前卫的书法远离了民众,而传统的式样又难以满足今人的审美需求,劳顿不堪的人们,在现在更需要的是用具有幽默气质和浪漫情调的艺术来调节自己,通俗歌曲久流不衰,幽默漫画大行其市,新文人画又成为"穷山恶水怪树丑人"的主要原因,唯其如此,具有“情感减压阀”和“人际关系润滑剂”的“丑书”,就成了既可娱己也可娱人的好东西了。
“丑书”的一大特点是强调对趣味的追求,“趣”是一种“不复较其似与不似”的尝试,是主观意兴压倒一切时,以一种随心所欲的态度来抒发真情实意,它显示了对传统的完美形式的蔑视,流露出更多的强烈冲突和生活含义。它在一定程度上带有“玩”和“游戏”的性质,但它有玩出了风格,玩出了档次,玩出了品位。它具体的显现为结体上的违反常规和笔法的随意及其章法的新奇,趣的寻求和趣味论的建立,把审美关照定位在主体客体,个人与社会的对立抗争之上,追求激荡不安后的审美愉悦,从而走出了古典美学的狭小天地,窥见了前所未有的一片蓝天。
只有我们对各种具有生命力的文化形态作一巡视,就会获得一种解读艺术史的方法和结论----艺术的生命和运动,只能在否定、批判和变化中得到延续。
我们知道,传统的书法审美观念和理想,正如明代项穆在其《书法雅言》中说的那样,它是那样“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宣尼德性、气质浑然、中和气象也”,----这种中和美,追求的是完整、统一、和谐的语序,注意再现与表现,与内容,娱乐和审美乃至教化的合一,塑造了一种以理辖性,以法害意的审美结构。实际上它是一种封建集权的象征。它代表着统治阶级的审美习惯。他们不屑于民间的艺术创作,认为那是只有“野逸之气”而无“庙堂雅致潇洒”的自然之美,所以只把它当作一堆无用的垃圾。然而,有趣的是,他们却常常屈服于民间艺术的强大生命力,暗暗汲取其有益成分进而据为己有。这种划地为牢的做法,在客观上抑制了民间书法的正常发展,从而使书法久久不能多元地顺利地发展和发展和繁荣。----面对俗书的注入和提取,一方面是由于师承养分的枯竭,另一方面则主要是因为有志于探索的书法家们自觉的有意识的革新,对民间书法的切入是找准了书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为书法在今后的发展打开了一个尘封已久的通道。
当然,我们决不否认,历史上已成为传统的书法是经过沉淀和检验,并得到了时间的洗礼和价值系统的认同的。其超稳定结构使它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可能被列为典范而得到延续。
但是,历史并非停滞不前,发展是不容争辩的客观要求,我们不能因为王羲之是书圣便一头倒地便顶礼膜拜,他一样是那种可以逾越的高峰。如果赵孟頫有这种认识,那他的艺术造诣和历史地位就会大为改观。他的失败是因为他只是二王的附庸,他只把传统的书法形式作为自己的偶像和理想,面对古人如对至尊,气不盈息,超越雷池更是想尤未想。如此书家,寻诸历史,代不乏人。这是文人的不幸,是书法的不幸,也是历史的不幸!模仿和盲从,导演了书法的悲剧,浅表层面上的回归和复古将会错失艺术发展的契机!因此,在讴歌创新者的同时,我们也要赞赏那些探索的失败者。相对而言,他们要比那些亦步亦趋的庸碌之辈要高明许多。其开拓精神将被勇敢的书法家们无穷无尽地演绎下去。
对“丑书”的尝试和探索,是一种反向性的艺术形式,它起着肢解和摧毁着美的结构的作用,确定崭新的美学内容,它为完成精神的超越和形式的独创提供了方便和可能。“丑书”打破了作为典型的单一的美的式样,让千变万化的“丑”尽情发挥其多元化发展潜能,其不可忽视的作用是,它将为书坛的百花园泼洒出万紫千红的色彩。
现代美学告诉我们:“丑”的特征是一种“破坏”和“批判”。阿尔多诺认为,艺术是社会的一股批判力量。艺术的本质是否定,艺术的魅力在现实的批判中将会更加成熟起来。
历史无数次表明,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革新,是现代与传统观念的分野所在。革新是对历史负责并能发展艺术的必经之路,而复古则是阻碍发展的最大障碍。阻止书法的创新,就会抑制书法的变革。因此,站在历史的高度,对“丑书”的出现和发展我们应当大肚地关照,而少一些再少一些不是学术的谩骂和中伤,我们在拒绝不加批判的怀疑的同时,一样讨厌那种不加批判的轻信。我们只期望,在正常的学术氛围里,有好的书学理论来指导实践,让书法革新的成功尽快尽早的到来!




                              转载中国画像石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11-11 04:20 , Processed in 0.28624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