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452|回复: 12

(刘正成)国家大剧院开幕音乐会预演亲临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22 00:24: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31398




                                (刘正成)国家大剧院开幕音乐会预演亲临记


        2007年12月21日中午,我得到好友的两张赠票,与女儿刘月有幸亲临了国家大剧院开幕音乐会预演(第二天将是正演),揭开了这个震惊世界又争议最大的剧场的神秘面纱,接受了一场真正的视觉、听觉与感觉的震撼!
   
    为了在演出前参观那个号称为“大坟包”的神秘内景,刘天易开车提前两个小时即5:30就出了门,在长安街上绕了个大弯,将近6:30我们才进了地下车库。下了车我们实际上是从大剧院的“肚子里”砧进去,然后从大门退出来,再走进大门的。我连忙用相机记录这个可以说目不暇给的胜境。
   
    我们经过安检,存了大衣,便急忙往里奔。我们从“水下”进了大厅,那个著名的水下通道正由古典時装美女乐手在演练竖琴拍摄录像,后来才知道是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的学生用音乐组成欢迎嘉宾的“音乐长廊”,她们头上正顶着那百顷碧波。我用相机从下面、从上面记录下了那个大剧院神奇的人工湖。,从下往上看见波光映着彩灯光,确有置身幻境之感。进了大厅,实际是B1层,即地下一层。然后从手扶电梯上了首层,这里就可从上面看绿波了。我很满意拍了一张近处绿水、远处为人民大会堂灯光剪影们照片。

    出门没有吃晚饭,大剧院没有餐厅,只有一个咖啡吧,我点了一个巧克力蛋糕和一杯牛奶,匆匆吃了就去找音乐厅入口。大剧院除了音乐厅,还有歌刷院和戏剧场。戏剧场是一场话剧预演,我们差点误入,好容易围着中心的歌剧院转了一圈,才在东边找到音乐厅的入口。

    我们的座位很好,是首层楼厢3排8号、10号,我们因之能从正面拍摄午台全景。根据各国通例,演出是不能拍照的,我们刚进座位就赶紧“抓拍”。到演出开始后,不少观众还在“偷拍”,以至不断存两个美女各端着一个“请勿拍摄”们闪光牌在剧院过道上挥舞,就像拳击台上拳击宝贝举了局数牌子在招摇。我先还老老实实遵守规定,到了下半场,身边的人都按纳不住掏出相机来了,临近结束時,美女也不挥牌了,我终于掏出相机“偷拍”了两张演出照,为了与网友分享。我在想,这在伦敦歌剧院是绝对不会发生这种“偷拍”事件的,但在中国不行,明知违规,还是要从众违规。

    可以说,这个歌剧院从规模上说全世界首一指,建筑上是后现代的前卫艺术走在世界前列,可谓“硬件”一流,但“软件”就差远了!已经快到7:30了,观众还在入场、找座位。剧院负责人在演绎开摹致词时,剧场里面还是闹哄哄的。不知是乐队人数太多,还是午台过小,报幕的挤不到前边来,致词宾还自已移动麦克找站位。尤其是下半场第三个节目《纲琴协奏曲C大调》,第一声部的小提琴手们全站起来拉开座椅让道,让一群人推着三角钢琴到前台中央,完了小提琴手们又自已摆回座椅和乐谱架。更令人莫名其妙的是:报幕小姐姐分明讲好是李云迪独奏,结果上来一个胖胖胖的中年女钢琴手,连姓名也不知道就“代”李云迪演出了!也许是预演吧,但明天正演能避免这样乱轰轰把钢琴抬上抬下吗?我在国外看过音乐剧,没有听过音乐会,但看过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现场直播,那个细致整齐那个干净利落,我看任何一个音乐外行也知道这个演出的乐团属于什么档次了!

    这个“软件”在观众一方就更差档次了!临出门时,女儿很让真地选了一套黑色套装,我当然不会去穿西装燕尾服什么的假洋盘,但好歹在棉袍里加了一件唐装,不想脱下棉袍穿毛布听音乐会丢人。台上的男乐手们倒都是统一黑色燕尾服,显出一种庄重、礼仪与气派。而观众却很不“配套”,大多数人没有寄存羽绒衣,把羽绒衣脱下就乱七八糟塞在座位上,自已就穿一件花花绿绿的毛衣更不结领扣来面对我国首屈一指的古典音乐盛会,我作为观众之一实在觉得不好意思如此呈现于显示大风强国风貌的国家歌剧院豪华瑰丽的弯顶之下!也许是预演赠票,开演后最好的一些座位竟然空着。中场体息后有四分之一的观众退场。上半场我颇为烦心旁边的父子俩不時要讲话干扰,下半场一溜定了七、八个座又颇令人尴尬。大约中国人长年累月是从“同一首歌”的电视转播中接受音乐审美教育的,男女老少都可以在歌手的煽情和煽动中哪动喧哗,怎么知道把几岁的儿童携带进场听古典音乐会既是奢侈又是冒险?在这里,刘月倒是挺佩服合唱团的所有正襟危坐的男女歌手,特别是儿童歌手,在那里一动不动呆了两个多小时就为了最后那一首10分钟左右的合唱《玫瑰花》!我想明天的正演时也许秩序会好一些吧?但不好说。

   这个音乐会的演出阵容倒是顶级的,乐队由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北京交响乐团组成;合唱则由四个顶级的合唱团组成;指挥是大名鼎鼎的陈佐湟、谭利华。有人说听音乐会是看指挥表演,指挥确实是全场的灵魂。陈佐湟不仅善于指挥乐队,把高音、中音、低音的弦乐部,和管乐部、打击乐部,从及宠大的合唱团调动得步调一致,又善于把退场很多的观众席的掌声把握得恰到好处,返场了一次,在高潮中果断地结朿演出,避免了我担心的演员还没有谢幕就有个别观众退场的状况。但必领指出,全场观众掌声最响亮的是上半场吴碧霞的女声独唱《春之声圆舞面》:美丽丰硬的年轻女歌手很有气派,用意大利语唱到相当的花腔高音时与乐队演奏一唱一合绝妙精湛,不用麦克的真声令人荡气回肠,让观众惊叹莫名!但经常用来讽刺中国人不懂音乐的幽默剧又连带上演了---乐队伴奏声还没有完,暴风雨般的掌声就鼓响了,直接干扰了谭利华指挥的宠大乐队的演奏。还有一点必须指出的是,吴碧霞与下半场的张建一的男声独唱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外国歌比中国歌唱得好听!张建一的歌剧《图兰朵》中的《今夜无人入睡》高亢激越,其声犹如天籁般动人心魄,与他先唱的中国歌《祖国,我慈祥的母亲》毫无动人不说,根本听不清唱的什么词,与后来唱的意大利歌剧简直判若两人!且不说早已有人批判过把祖国比喻成母亲是一种陈旧的宣传,而祖国应该是我们的家园则更显合适和亲切,这歌词就难以真情动人,我认为至少应该在伴奏的配器上应该更讲究和精緻一些,而不致让民族音乐在同一个歌手的同一时间段对比中显得如此寒怆!

    开场交响乐《火把节之夜》与结尾的合唱《茉莉花》确实不错,这是民族音乐的精品之作。但民乐五重奏江南丝竹《欢乐歌--扬州小调》,比起上半场紧接其后的吕思清等的小提琴四重奏威瓦尔蒂小提琴协奏曲(RV:580)第一乐章和帕格尼尼随想曲第24号来,几乎让人觉得是两个档次差很远的乐队在同台演奏!

    《南方周末》前几天确实就为什么让著名俄罗斯指挥家㨗杰耶夫为首的马林斯基剧院的鲍尔丁大型歌剧《伊戈尔王子》作为开幕歌剧演出进行了讨论,我当时似乎很赞成这个疑问,而实际上也许出于这个舆论争议把这个歌剧推后一天演出了,但我现在有些后悔了:在国家大剧院的隆重的开幕演出季上,应该考虑民族元素的份量以显示民族音乐的主体性价值,但完全不必硬撑,在准备不足时不能让民族音乐去出洋相!中场体息时,我去门口拿了几份近几个月的节目预告单,我现在仔细看它,就所安排的节目来看,除了让我们中国文艺家们感到要奋起直追那些已邀请来的西方艺术精品外,也在思考不要让中国人显得矮人一等似的,拿一些“二人传”、“莲花落”与比人家的大牌歌剧!

    当然,今晚去看戏,更多地是去看戏院,特别是那具世界上最大的管风琴,我的业余数码机拍把这些风景照拍得太差劲,但确实是这个帖子的主题,愿网友诸君与我同享!

   


DSC08890.jpg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2 00:29:12 | 显示全部楼层
131400

131399

131401

131402

131403
DSC08895.jpg
SNV30048.jpg
DSC08856.jpg
DSC08857.jpg
DSC08858.jpg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2 00:32:23 | 显示全部楼层
131404

131405

131406

131407

131408

131409

131410

131411

131412

131413

131414
DSC08859.jpg
DSC08860.jpg
DSC08861.jpg
DSC08863.jpg
DSC08867.jpg
DSC08871.jpg
DSC08877.jpg
DSC08878.jpg
DSC08880.jpg
DSC08881.jpg
DSC08882.jpg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2 00:36:54 | 显示全部楼层
131415

131416

131417

131418

131419

131420

131421

131422

131423

131424

131425

131426
SNV30075.jpg
SNV30079.jpg
SNV30081.jpg
SNV30087.jpg
SNV30088.jpg
SNV30095.jpg
SNV30098.jpg
SNV30099.jpg
SNV30100.jpg
SNV30101.jpg
SNV30103.jpg
SNV30105.jpg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2 00:40:18 | 显示全部楼层
131427
SNV30078.jpg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2 00:42:40 | 显示全部楼层
131428

131429

131430

131431

131432

131433

131434
DSC08887.jpg
DSC08888.jpg
DSC08889.jpg
DSC08891.jpg
DSC08892.jpg
DSC08895.jpg
DSC08898.jpg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2 00:46:23 | 显示全部楼层
131435

131436

131437

131438

131439

131440

131441

131442

131443

131444

131445

131446

131447

131448

131449

131450

131451

131452
SNV30024.jpg
SNV30025.jpg
SNV30027.jpg
SNV30030.jpg
SNV30034.jpg
SNV30035.jpg
SNV30038.jpg
SNV30039.jpg
SNV30041.jpg
SNV30042.jpg
SNV30043.jpg
SNV30050.jpg
SNV30052.jpg
SNV30054.jpg
SNV30062.jpg
SNV30064.jpg
SNV30066.jpg
SNV30067.jpg
发表于 2007-12-22 21: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得了
发表于 2007-12-23 15: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书法的悲哀

“国展”之纪让刘先生闲着,中国书法的悲哀!
发表于 2007-12-23 20:3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这个国家大剧院始终没有好感,真的感觉像个大塚,记得初到北京时陪两个山东朋友路过它时,其中一位是学中文的,他说,你看这个大塚真难看,对着新华门,难道是天意?我听了真的很憋闷,继而他又说出了一个让人更憋闷的词:气数。
我也感觉它很难看,那银灰色的外表就像北京的被污染的天气,让人郁闷。
北京的建筑有很多我觉得都很不协调,包括建设中的鸟巢、水立方、中央电视台,感觉和北京都不协调,我想现在的建筑功能性已经不是问题了,那么就是设计的环境的协调性,太洋气就是不大气,就是没有底气。没有底气怎么能长久呢?
功能性有时候也是问题,前天去了趟首博,那个螺旋式的展厅很让人感到迷茫和憋闷,太多花哨,缺乏正大的气象。
我国的建筑理念很有自己的一套,比如风水等,那么特别是首都,一个大型的标志性建筑的外观给人传达了什么,这很重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11-25 19:39 , Processed in 0.82619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