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834|回复: 10

冯骥才专访-北京晨报《翰墨》周刊[第二十九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2 09:5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冯骥才专访-北京晨报《翰墨》周刊[第二十九期]2007年3月19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 10:0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冯骥才专访-北京晨报《翰墨》周刊[第二十九期]

37284
    冯骥才,1942年生于天津。现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中国文联执行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
                   冯骥才:卖画抢救民间文化遗产
`
                    大作家从小就做着画家的梦
`
    作为公众人物,冯骥才给我们更多的印象是著名作家身份和全国文联副主席的头衔;而实际上,他还是个实力不俗的画家。为了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他一次次卖掉了自己心爱的画作。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冯骥才接受了晨报记者的专访,深情披露了自己的画家情结,介绍了自己倾力推动的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
画梦依稀
中央美院擦肩过
    冯骥才自幼便有志于绘画,年轻时曾有过多年的职业丹青生涯。当少年时代的国画作品《夏天》在天津市中学生美展中获奖之时,他就雄心勃勃地要当一名大画家了。怀着梦想,他报考了中央美院,并顺利通过了初试,复试是在中央美院。那时李可染要在中央美院开始教山水画课,负责考试的老师对他讲,你做好准备吧,冯骥才认为自己没问题了。后来才知道,他的档案都调到了中央美院,因为出身问题没有被录取。
    一天,冯骥才在街上碰到一位在天津篮球队打球的熟人,一番交谈之后,让他转天去见教练,在篮球场上。教练趁他不注意,将手里的篮球突然掷向他,几乎出于本能,冯骥才伸手一拨,把球打开了。就这样,高个、敏捷的冯骥才打了两年多的职业篮球。在一场篮球激战中,他的腿部和腰部严重受伤,短暂的运动员生涯夭折了。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冯骥才认定,这是艺术之神的呼唤。后来,经推荐,他进了一家书画社临摹古画。于是,从国画到西画,从中国文学到外国文学,从古典文化到现代文化,从正统艺术到民间艺术,从泥塑到年画……他如饥似渴地吸吮着文化营养,全身心地融入魅力无穷的调色盘中。那段时间对古典名画的沉浸,让他奠定了深厚的传统绘画的功底。但是,突如其来的“文化大革命”把冯骥才的美术梦砸得粉碎。他开始进行秘密写作。在艰险的困境中,他与朋友合写了历史小说《义和拳》。之后,他在中国文坛迅猛崛起,连续创作了《神灯》、《铺花的歧路》、《啊》、《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走进暴风雨》、《神鞭》等数百万字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的题材广泛、格调迥异、脍炙人口、风靡全国,使他成为“伤痕文学”的代表人物。
`
再续前缘
激情喷薄引丹青
    因为文学,冯骥才声名鹊起。然而,绘画毕竟是冯骥才多年的追求,其中凝聚着他少年时代的艰辛和青年时代的梦想。因此,每当冯骥才写作之际,在他浩阔深幽的心底里总会悠然飘浮出一幅幅画来。他说:“文学是延绵不断的绘画,绘画是片断静止的文学;文学用文字作画,所有文字都是色彩;绘画是用笔墨写作,画中—点、一线、一块色调、一片水墨,都是语言。”所以,绘画创作的激情时常撞击着他的心灵。1990年,深感文学创作疲惫的冯骥才重新拾起了画笔。他挥毫泼墨且放笔直取,一幅幅蕴藏在心中的美妙画卷,化作有情感、有呼吸、有灵魂的生命,活脱脱地呈现在了他的笔端。他先后在上海、北京、山东等地举办画展,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他以其广博深厚的学识,清逸灵透的气质,纯熟自如的画技,融中西手法与诗情画意为一炉,创作出独一无二的美妙画作。他的作品,情感饱满,意境深远,联想自由;就像他创作的小说一样,每幅画的构图形式和思想境界绝无重复。观其画作犹如读一首诗、一阕词、一段散文、一篇小说;读者从中洞观了他的笔力、功力、学力,窥见了他的神气、逸气、才气,这是冯骥才绘画的独特优势。
    “艺术,对于社会人生是一种责任方式,对于自身是一种深刻的生命方式。我为文,更多追求前者;我作画,更多尽其后者。”冯骥才如是说。
`
周庄传奇
卖画保护古茶楼
    很快,他的画名直追他的文名,但他并没有想到出卖自己的作品,直到1991年他去周庄参观。
    那年,他在上海举办画展,应邀到周庄参观。薄雾中,周庄的美景深深感染了他,特别是一座古茶楼,据说是柳亚子年轻时常来消遣的地方。但这个古楼却将要被拆掉,冯骥才十分心痛,提出自己花钱买下它,对方开价5万元。他回到上海把两幅作品卖给了台湾商人,得数万元准备买楼,但对方把价钱涨到了15万元。上海的朋友告诉他,人家根本就不想卖给他。楼没买成,但由于冯骥才的关注,这个古茶楼终于被保留下来了。
    这是冯骥才保护民间文化遗产迈出的第一步。第二年,他回老家宁波,再次卖画。当时,市政府把古建筑“贺密监祠”划给市文联使用,这是唐代大诗人贺知章家族的遗产。但文联没钱整修,冯骥才知道后慷慨捐出5幅画,筹资20万元解决了难题。这座古建筑现在仍保留着。
    1994年,天津要拆老城区,他卖画筹资80万元,请了100位摄影师,把天津大街小巷有历史的建筑物全拍了下来,几万张照片,印成画册,送给市领导,写上一行字:“这是你心爱的城市”,为保护老城区鼓与呼。
    1994年,冯骥才发起并领导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几年间,他跑遍了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一边指导文化志愿者进行田野普查,一边劝说地方政府出资扶助抢救事业。
    2004年,“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正式成立,这是国务院颁布实施新的《基金会管理条例》之后成立的第一家以当代文化名人命名的公益性民间机构。为了筹款,冯骥才在天津美术馆举办画展,当天就有十几幅作品被认购,筹款80余万元。而随后北京画展开幕式上,台湾演员赵文  把做形象代言人的100万元报酬捐赠给了基金会。
    卖画、奔走、呼号……他在拯救民间文化遗产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
厉兵秣马
筹资调查古村落
    通过冯骥才等人的努力,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势态正在发生着效能的转变。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日被定为文化遗产日,浙江开展了拉网式普查、山西有了晋文化研讨会、大理开始研究白族本土文化、江苏周庄…… 但冯骥才表示,还有太多工作要做。今年,他又把目光瞄向了古村落。
    冯骥才说,中国的古村落每年都在减少,比如北京门头沟,再不保护,说没就没有了;山西的古村落目前超不过150个;山东的古村落很多都是城堡式的,两边都带着烽火台,但很也所剩不多了。
    另外,我们国家很多古村落,包括北京四合院这样的历史街区,出现了文化空巢新现象。从外面看很古老,进了屋设施很新潮,这实际上已经没有什么历史生命了。冯骥才深感忧患。
    “怎么办?我们应该对古村落进行扫描式调查。”冯骥才说,他已经找到几个企业家,两会开完后,就和这些企业家去谈这事。“今年5月我会卖掉我这两年所有的书画,支持古村落的调查。”
    除了“古村落调查”,冯骥才今年还有一系列的民间文化活动要做:4月在扬州推动剪纸文化的活动;年内还要启动瓷器保护的活动……
    民间文化是中华民族根的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半”,是人类重要的文明遗产。五千年来,积淀深厚,博大而灿烂,不仅凝结着炎黄百姓的生活情感和人间理想,而且昭示着华夏民族的个性与精神。然而,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城市现代化的冲击下,民间文化身处濒危,如不紧急抢救和保护,先人创造的这一宝贵的文化财富必将急速瓦解以至消亡。目前,冯骥才最头痛的问题仍是经费的普遍缺乏和不到位。他呼吁更多的人关注这个事业,特别是企业界能够积极参与进来,共同完成这项浩大的工程。

7_1175479257.jpg
 楼主| 发表于 2007-4-2 10: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冯骥才专访-北京晨报《翰墨》周刊[第二十九期]

37285
冯骥才作品《树后面是太阳》
8_1175479365.jpg
 楼主| 发表于 2007-4-2 10: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冯骥才专访-北京晨报《翰墨》周刊[第二十九期]

37286
冯骥才作品《往事》
9_1175479582.jpg
 楼主| 发表于 2007-4-2 10: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冯骥才专访-北京晨报《翰墨》周刊[第二十九期]

37287
10_1175479611.jpg
 楼主| 发表于 2007-4-2 10: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冯骥才专访-北京晨报《翰墨》周刊[第二十九期]

37288
`
                      积学至深 心手相应
                         ——方爱龙先生的书法艺术
`
    方爱龙,1968年7月出生于浙江富阳。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杭州市社会科学院南宋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书协理事。曾获“全国第五届书学讨论会”一等奖、“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三等奖。
    方爱龙先生是当代书法学术界的青年才俊。其所参与之《中国书法全集·赵构、陆游、范成大、朱熹、张即之卷》、《中国书法全集·李叔同、马一浮卷》等卷的编撰,考证详明圆通,极见功夫和才情。他认为书法学术的终极目的还是要回归到书法本体的创作上来。他本身的创作也十分优秀,其更注重于文化的“翰”,而来进行创作的“墨”。
    刘正成先生指出:“古人的作品是以意象来感染人,他们把文字放在第一位;今天的作者是从形式来感染人,把视觉放在第一位。”这正是今天书法舍本求末,无法回归于精英化的原因之一。方爱龙先生不为时风所右,知难而上,更注重于对书法本体意象的参悟和表达。他行草宗法帖学一路,上及“二王”,下涉元明诸家,笔笔有来历,笔笔有出处。格调高雅,风格清丽,所谓行间玉润,字里金生者也。其草书尤能超然尘外,点画率性,结字奇宕,又合于草法而不造次,达之自由而不逾矩。皆乃胸次高朗,涵义古道,故而泼墨挥毫,纵横万里,俱得天趣也。谢权熠

11_1175479642.jpg
 楼主| 发表于 2007-4-2 10: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冯骥才专访-北京晨报《翰墨》周刊[第二十九期]

37289
方爱龙书法作品
12_1175479697.jpg
 楼主| 发表于 2007-4-2 10: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冯骥才专访-北京晨报《翰墨》周刊[第二十九期]

37290
阎飞鸿作品
`
                      阎飞鸿 谢尔盖联展“神马”
                        庆祝中白建交15周年
`
    晨报讯 日前,作为中国和白俄罗斯建交15周年的庆典活动之一,中白艺术家阎飞鸿、谢尔盖的名马艺术联展“神马画展”在白俄罗斯国家美术博物馆隆重开幕。
    以画马闻名的中国画家阎飞鸿,是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会长,他的作品在中西文化交融的基础上突出了鲜明的个性色彩,既表现了传统水墨画的神韵,又具有现代画的简洁明快。来自白俄罗斯的雕塑家邦达莲卡·谢尔盖是在欧洲闻名的雕塑家,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位为名马雕塑的艺术家。
`
37291
邦达莲卡·谢尔盖作品
13_1175479733.jpg
14_1175479776.jpg
 楼主| 发表于 2007-4-2 10: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冯骥才专访-北京晨报《翰墨》周刊[第二十九期]

37292
`
                       冯志福 王长金书法联展
                             艺海萍踪
`
    晨报讯 3月12日至15日,冯志福、王长金书法作品联展在海南省书画院开幕。本次书法作品联展由海南省书法家协会、河南省书法家协会联合主办,共展出两人书法作品数十幅。
    冯志福书法以功力深厚见长,各体兼擅,尤以隶书为精,融篆草之形体、笔意于其中,真率质朴,浑厚雅健,在严谨的法度中表现出旷达超逸的书卷气。张海曾评其隶书曰:“飞动而不流滑,多变而不失体,渗透而不杂乱,俊逸而不浅薄。”王长金上世纪60年代出生于河南新乡,师承冯志福先生,作品多次在河南及全国大赛展出并获奖。(乃勇)

15_1175479821.jpg
发表于 2012-6-17 12:5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国连锁机构--紫韵娱乐会所 目前在北京、青岛主城各设有十多家连锁店,为您在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下提供轻松舒适的解压娱乐。本中心有兼职在校的学生、白领、模特及高端的二三线明星为您提供北京五环内及青岛市区内的上门服务。,裑高160-175.哖齡20-30歲,來自?茳喃丠。,尛巧玲珑‘薀鍒岢噯、苗條性感、丯滿迷亼等類型啲技師應絠烬絠!②⑩④尛塒菔務電話⑴⑸⑵⑵⑷⑷⑸⑹⑻⑶⑹  客服QQ⑻00009⑵⑷⑹www.bjbj6686.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11-22 21:08 , Processed in 0.35481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