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409|回复: 1

三国两晋南北朝碑刻摩崖卷补充考释 8 毋丘俭纪功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3-9 16: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书法在线在 2006/10/31 10:53pm 第 14 次编辑]










                            8      毋丘俭纪功碑

     三国魏正始六年(二四五)刻。搨本。高三四厘米,宽二七厘米。隶书。残损,仅余全碑之左上角,凡七行计五十余字。民国期间(一九0六年)吉林集安乡民筑路时发现,石藏辽宁省博物馆。搨藏国家图书馆。
     此刻残损甚夥,首行刊“正始三年高句丽反”,二行有“督七牙门讨句丽”,三行有“六年五月旋”,四行有“讨寇将军魏乌丸单于口口”等句。因不能释读全文,仅据残存文字度其大意为:正始三年高句丽反叛,魏遣七牙门(按,魏置五兵门即尚书省五兵曹及其长官之简称,后衍成七兵门。即:左兵、中兵、右兵、骑兵、都兵、左外兵、右外兵,这里当是这七个兵种部门)举兵讨伐,于正始六年五月凯旋而还。碑后几列刊为参加此次战役的将军,惜不能见其姓名。校之《三国志·魏书。丘俭传》:“正始中,俭以高句丽数侵叛,督诸军步骑万人出玄菟,从诸道讨之。句丽王宫(即东川王高宫)将步骑二万人,进军沸流水上, 大战梁口, 宫连破走。俭遂束马悬车以登丸都,屠句丽所都,斩获首虏以千数。六年, 复征之, 宫遂奔买沟。俭遣玄菟太守王颀追之,过沃沮千有余里, 至肃慎南界刻石纪功,刊丸都之山,铭不耐之城。” 王国维考是碑即毋丘俭东征战事之记载,故名之曰《毋丘俭纪功碑》。证之石出地与史志记载,亦两两相合。然碑出地在集安(即彼之丸都
),而史载“至肃慎南界刻石纪功,刊丸都之山”,丸都与肃慎南界两地相去千里,恐系史之笔误,抑或另有一石尚在肃慎南界。按:玄菟,今之吉林长白山以南至朝鲜咸鏡山一带。梁口,今吉林通化江口。丸都,今吉林集安。买沟,今朝鲜咸北会宁 。沃沮,今吉林延边一带。肃慎南界,今黑龙江宁安一带。
    毋丘俭, 魏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闻喜)人, 魏明帝时官至尚书郎, 后任荆州刺史、 幽州刺史, 因平定公孙渊反叛有功, 封安邑侯。正始五年(公元二四四年)率军伐高句丽, 大胜而归。后迁镇南将军、镇东将军。魏正元二(二五五)年,毋丘俭与扬州刺史文钦在寿春(今安徽寿县)起兵讨司马师,俭旋败死。
    史载随毋丘俭东征的将军尚有玄菟太守王颀、乐浪太守刘茂、带方太守弓遵等。碑记“三年”,当是述“正始三年高句丽反”讨伐之原由,非立碑时间,立碑应在碑文所记载的“六年五月旋”之正始六年五月前。国家图书馆《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将其定为“正始三年”,谬也!碑所以致残,恐系后世高句丽人感其辱而将其毁坏之故。
     毋丘俭东征,是中原王朝对东北地区有史以来最远的一次征讨,高句丽几遭灭顶之灾,侥幸苟延残喘了下来。以后四十余年,高句丽不 敢再向辽东入侵,并频频向魏、晋纳表称臣,过了一段太平的日子。高句丽国其先出于扶余(今吉林开原一带)。三国时其壤东接沃沮,西至辽东千里,南与朝鲜、  貊紧邻,北接夫余(今吉林伊通),即今吉林通化以北至伊通,往东至黑龙江宁安一带皆其生存生活地。
     此碑书法整体严正,厚重朴拙,犹见两汉庙堂之遗风。
     参考:《三国志·魏书》卷二十八 、 王国维《观堂集林》 、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
     释文   (略)
                                                         (刘智先  孔祥祥)




35769     
                              文字文字
D5FDCABCB2D0B1AE_1142573199.jpg
发表于 2007-11-13 12:4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智先兄:辛苦了

恭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11-22 20:57 , Processed in 0.23653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