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648|回复: 0

激扬1·文学天足与书法小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6-1 08:5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 学 天 足 与 书 法 小 脚
                                王 子 庸

    观照二十世纪中国艺术生态,我们不禁会有文学天足与书法小脚之慨。
    尽管“三寸金莲”在古代文人风花雪月的想象中被赋予那么多的诗意,尽管那个风流的皇帝不爱江山爱小脚,可是,小脚毕竟走不远。
    中国文学也曾一度被削足适履,楚骚汉赋的优秀文学传统被强行阉割,成为八股之器用,远离中国文学艺术精神。
    然而,文学是幸运的。文学天足的本体特性决定了她不会就此沉沦。二十世纪初,伴随着新思想的传播和现代自然科学的引入,艺术思维也开始了现代化进程。“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马克思语),作为艺术思维变革的突破口,首先发生了语言的变革——白话文运动。这是一场地震式的革命。白话文运动决不仅仅是语言形式上的革新,而是用新的形式传播新的思想和新的艺术理念,是用本民族的“活的语言”创造出“人的文学”。
    新的语言和新的思维相辅相成,激活了汉语沉睡的思维。于是,文学从此就处在了一个活跃的张力场中,各种矛盾纷纷涌现:雅俗之争、普及与提高之争、“主义”与“艺术”之争、宣传与娱乐之争、民族化与现代化之争,它们贯穿了百年中国文学发展的每一个重要阶段,它们之间的张力造成了各种文体的探索、实验和论争,造就了中国文学生存发展的开放式的活水,推动着这个世纪文学形态不断辩证发展。
    二十世纪中,古代中国文学向现代中国文学转变、过渡,并最终完成。中国文学破除了与世界文学的藩篱与芥蒂,在中西方文化的大撞击、大交流中,形成现代民族审美意识,走向并融入“世界文学”总体格局。早在本世纪初,鲁迅小说创作一开始就显示了与当代世界文学有着“共同的最新倾向”(普实克语),即使传统小说现代化,自觉打通诗、散文、政论、哲思与小说的界限的一种现代意识。这无疑就是与世界文学的同步。
    中国文学发展至当代,无论是从思想观念还是从艺术形式上,更是已与世界文学零距离。可以说,中国文学正以一双天足,活泼泼地跃向明天。
    反观中国书法艺术,却是另一番景象。
    这是与中国文学发展进程几乎完全相反的态势。
    历史上,书法艺术作为“六艺”之一,在文人士大夫的生命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管是升官晋爵还是修身养性,都离不开书法。这就使书法艺术的发展获得了极大的动力源。
篆隶发展至晋,王羲之革“旧体”而成“新体”,光大了更具表现性的行草书。至唐,颜真卿又变二王法,从用笔、结字及风格形式上进一步推进了书法艺术的发展。至清,康有为等人又举起变法的大旗,力倡碑学,一反偏帖的靡弱。
    历史上的书法艺术体完足健,不断前行。
    可是,进入二十世纪,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人类历史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各种艺术门类在反思与否定中大踏步前进。这时,书法却缠起了小脚,畏首畏尾,裹足不前。
    以历史的眼光观照,二十世纪里,八十年代以前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可谓乏善可陈。虽然有新的考古资料出土,但显然没有得到很好的消化利用。八十年代以来,受到各种新思想潮流的冲击,一批有识之士在书法领域进行了探索。客观地说,这些探索是卓有成效的,二十世纪末的二十年将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时期。这是从书法发展的纵坐标上看。
    可是,人们往往忽视了另一个重要坐标——横坐标。如果放眼世界,将书法艺术与当代其他艺术门类作一横向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一个令人震惊的现象:书法领域的观念是如此的封闭,书法艺术是如此缺乏现代性。
    当代部分书家特别注重书法艺术形式上的探索,追求形式上的变形夸张(可名之为“形式夸张派”)。这种探索具有其价值。不过,大部分人走得并不远。翻检一下书法史,对比一下便会明了:比之金农(漆书)、赵之谦(七巧板书),甚至郑板桥(六分半书),当代人的探索,我们所谓的创新与之相比,只有自愧弗如。真不明白,有些人能接受金、赵、郑的字,怎么就不能接受形式夸张派了呢?
    一批艺术家在现代书法领域进行了探索。这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事件。遗憾的是,其中相当一部分只是对日本现代派书法的简单模仿,而另一部分,是对西方现代艺术理念的硬性移植,剩下极少数有独立艺术创新思维的艺术家,其创作却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那么书法的现代性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什么应该是书法的现代性追求呢?仅仅是结字和章法的新异吗?对形式的一味变形夸张追新逐异能走得下去吗?艺术品真要变为感官刺激的一次性消费品吗?作为艺术本质意义上的精神意蕴还将被继续冷弃吗?
    这样追问时,不禁又下意识地想到:这种追问会不会成为泥古派的屏护伞呢?看来,书法界一方面要防“左”,另一方面又要防“右”。而就目前书法艺术的发展情况来看,首先应该防的是“右”。我们不应该复古,也没法复古。我们只有往前走。我们迈的步子还不够大。从长远看,又要防“左”。一味片面追求形式上的新异是不合适的。任何艺术最终比的都是精神的高度。相对于精神维度来说,技法只是低层次的追求。要保持书法艺术的不断发展,就要防“右”,要保持书法艺术的可持续发展,就要防“左”。
    世界已进入全球化时代。全球化使一个国家和民族固守某一种思维和观念成为不可能,民主和自由成为世界潮流,艺术观念和实践的多元化成为必然。因而,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固守某一种艺术理念,认定书法史上的某家某派某种样式才是正宗,其他皆为野鹜。当代艺术情境中,这种观念落伍得可笑。
    多元化社会,应该允许各种不同的声音存在。“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捍卫你表达观点的权力。”而且,只有“众声喧哗”,才能形成一个有利于艺术发展的活的氛围,才能在交流、碰撞和反覆中发现真理之光。书法界这种学术氛围的活跃程度显然不够。书法艺术本应是一种最具抽象性最少意识形态色彩的艺术,现在怎么倒成了长官意志色彩最浓的艺术了呢?不少学书者竟也唯上是逐,唯官是逐,岂不知,如此以来,牺牲掉的恰恰是艺术和自我!
    当然,受艺术本体特征的限制,书法不可能像文学那样轻松融入世界。但我们应该警醒的是,这往往容易成为一个托词,被人加工成书法小脚的裹脚布。当下,我们更应该追问的是主体因素——我们当代书家有没有做的不够之处呢:从人格修为、艺术素养到创新意识、创造才能?

       :em02:  :em02:  :em02:  :em05:  :em05:  :em05:  :em07:  :em0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11-23 02:47 , Processed in 0.24620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