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73|回复: 2

万众关注----中国书协腐败分子遭到严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7-12 19: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em17:  :em07:

                       八届书法国展果真是公正的吗?
                                                          本报记者 蔡树农
   
    沉默不是金。中国书协想以沉默的方式来抵制绕不过去的书法批评是很不理智的,并有可能让本来可以平和解决的问题趋于白热化。《美术报》在批评八届书法国展的同时,也对中国书协的相关活动作了大量正面报道,赢得读者的广泛好评。但是,中国书协大概从来没有遇到过像今天那样的严重信任危机,这不是“批评”引起的,而是某种必然性的因素使然。中国书协的“沉沦”,单靠中国书协自身已无法完成彻底“自救”,外界适当的介入疗法或许会对它产生良好疗效,西安“书法门”一定意义上是转机的开始。一个负责的时代,应该还是一个问责的时代。——编者

  《美术报》今年一季度对八届书法国展发表的一系列批评文章,在书法界引起了巨大的震荡,也引起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嗣后,中国书协方面先后发表了《就八届国展问题中国书协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以下简称《记者问》)、《在改革中前进——西安归来话国展》(以下简称《话国展》)两篇文章。作为最先揭露八届书法国展作弊、腐败问题的新闻观察团成员,我欢迎中国书协的这种表态。但是,我揭露的就是中国书协有关人士的违规行为,由其自身“查处”显然是自欺欺人。鉴于中国书法艺术在我国文化建设构成中的庄严地位,也因为“国展”牵涉到广大参加者的文化声誉、实际利益和举办人的社会法律责任,作为新闻观察团成员,现将我直接了解到的八届国展“作弊”、“腐败”问题,向书法界同仁和社会再作进一步披露,希望中国书协逐条答复。
   一位“增补”入选的特殊人物
  “如果八届国展中存在作弊、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我们将坚决查处,绝不姑息。欢迎知情的同志提供具体线索,我们将保护提供情况的同志。如果查实,我们将建议组委会、评委会,是作者作弊的,取消获奖、入展资格;是评委作弊的,取消评委资格。”(《记者问》)根据我掌握的情况,就在由媒体组成的新闻观察团里就有一位成员被增补进八届书法国展,他的名字叫张戈,系黑龙江《书法赏评》主编,而且还是新闻观察团团长。一个应该担负起舆论监督责任的新闻观察团团长,居然不动声色地被增补进他所要监督的一个国展。作为“回报”,这位“团长”一反常态地撰写多篇文稿对八届书法国展极尽歌功颂德之能事,并不惜在文章中“指责”新闻同行“误导”舆论,丧失了一个新闻工作者最起码的职业道德。我和《青少年书法报》记者宗绪升2002年在青岛采访首届兰亭书法奖评审活动时,宗绪升曾因为投了参赛稿件而被取消采访资格,而我“幸运”地能被“授予”采访证就因为我没投稿,符合书协“规定”的记者条件。“中国特色”——增补一定量的入选人数本属“正常”的“惯例”,熟悉书坛的专业媒体记者绝不会斤斤计较,而“增补”名额竟达100人之多,占全部入选作品的十分之一,则大不“正常”了!这就是“中国书协”及“评审”的公然谋私的范围。
   难以自圆的“增补”方式
  “这一次开始投票选出的入展作品是1020件。本来投票出来就可以公布名单了,但是在校对的过程中,发现有相当多的人有两件以上作品入展。作者在作品上写了化名,一核对身份证号,核对出来了。按每人一件作品入展的规定,就得去掉一件作品,最后去掉了100多件,校对工作也很艰苦,致使第一批入展名单公布晚了一些日子。而且为了补齐1000件,只好又从落选的1000件中得票在先的作品中再投票增选。”(《记者问》)而在《话国展》中记叙同一问题时则是这样行文:“于是相当多的作者为了在国展中崭露头角,重复化名投稿,而展览组织者虽然没有在这一点上加以‘苛刻’的限制,也没有出具一定的惩戒措施。这一环节直接导致了首批千名入展作者名单的大量重复,组织者在经过认真核查后才知道‘改头换面’的作者何其多多。无奈之下,一一筛检,又从落选者中按终评时的得分从高到低补充‘录取’上百名。”注意,一个是“又从落选者中按终评时的得分从高到低补充‘录取’上百名”,一个是“只好又从落选的1000件中得票在先的作品中再投票增选”,到底哪一个说法是正确的?要知道,这两篇针对“某媒体”批评的反批评文章被重复发表在《中国书法通讯》、《中国书法》两家中国书协的机关报刊上,《记者问》还上过《书法导报》(《书法报》拒发),怎么还会出现自相矛盾的两种说法?“只好又从落选的1000件中得票在先的作品中再投票增选”的“得票在先”的上限数是多少?是150件?抑或999件?“投票增选”的“投票”评委是全体评委还是部分评委,或者就是在京评委?这样难以自圆的“投票增选”措施,有诸多“作弊”空间,明显的结果就是新闻观察团长张戈的“入选”。尤其值得特别指出的是,经过公证产生的1000件入展作品又怎么可能会有高达100多件的重复稿?这种差错的发生难道还不足以证明这次评展是极不严肃的吗?我们有理由要求中国书协八届书展评委会立即公布这些重复入展稿件的入展作者名单,以便进行必要的核实。同样,我们也将强烈要求中国书协立即公布增补入展作者的得分情况(“这次的评选规则是历次评选最细的,也是最公开的。从进入2000件后开始投票,有详细的记录。哪一位评委给这2000件中的作品哪件打的赞成还是反对票,都有记载。”——引《记者问》),否则,中国书协的任何辩解都是徒劳和打问号的。
   评委集体违规打手机
  “有媒体对评委会领导”打手机提出了批评,这里有个具体情况,即评选现场的宾馆,楼与楼之间距离较远,如统计分数的所在楼与投票的楼,走路要将近10分钟。而且由于和宾馆没衔接好,楼和楼之间的电话没给开通。只好商定一位中国书协领导以手机联系在各楼里的工作人员。”(《记者问》)“中国书协的领导”终于承认打手机是客观事实,但他的辩解却不是事实。首先,评审现场不准打手机是以文字告示的方式要求每位评委和新闻观察团成员的,众目睽睽之下作为一位评委会主任的中国书协领导长时间煲手机(该领导亲口告诉记者,他当月的手机话费有3000多元)本身就是一幅讽刺画面。其次,“商定一位中国书协领导以手机联系在各楼里的工作人员”的“通知”有没有告知新闻观察团?这个“商定”是哪些人作出的?第三,“统计分数的所在楼与投票楼”之区别是谁捏造的“概念楼”?“楼和楼之间的电话没给开通”是因为“和宾馆没衔接好”的理由,不足以就能允许评委破坏规则而在现场大打手机。况且,评审现场分为内外两层空间,即使在现场真的有必要打手机的话,也完全可以在外层空间(外室,内层空间是一处大礼堂)拨打。再有,现场打手机的绝不止一个中国书协领导,敢于负责任地讲,几近四分之一的评委都在现场打过手机,更多的评委进入现场根本没有按规定关机,这一点,我们要感谢现代通信技术——查一查评委们在评审现场时间段内的手机通话记录便明了一切。虽然我们大可不必深究一般评委打手机的些小过错,但个别中国书协主要领导的打手机行为却是不可宽恕的,因为它起到了“榜样的作用”。
  “公证”不公——公证方与举办方通同作弊
   普通读者不了解,八届书法国展最初1000件入展作品评选出来的时候,理论上是经过公证处在场公证再由评委现场签名生效的,这样的名单一经确定轻易不能更改并具法律效应。八届书法国展评委会中极少数掌握实权的成员藐视公证机关的公信力,擅自在未经通报的情况下肆意增补修改入展作者名单,违反法律。另外,公证机关现场公证,按规定必须是两位公证人员在场,需设立公证席,且对公证结果宣读公证词,公证才能成立。我发现评选现场既无公证席(记者们均可作证),更不见公证人员的影子,1000件作品评选出来之后,才有一位穿便衣且未佩戴徽章的“公证员”在远离评审现场的另一场所,一一“请”评委在入展电脑打字名单上签字,在没有宣读公证词的情况下完成了公证程序。西安彩票“宝马”事件“公证不公”的种种欲盖弥彰的黑幕,早在八届书法国展就上演了。八届国展是严肃的文化竞赛活动,不是一般文化娱乐,数万参展者都交付了参评费,总额达90余万元,参评者和社会各界有理由要求对西安公证机关在八届国展中的公证行为作出回答。
   以上仅是我个人了解的八届国展“作弊”、“腐败”问题的一小部分。作为中国文化精华的书法艺术,居然遭遇这样的践踏,是任何热爱中华传统有文化良心的人不能容忍的,包括中国书协沈鹏、刘炳森等主持正义的同志都曾对书坛的种种不良现象进行过毫不掩饰的批评。中国书协今年直接主办的大型展览多达10个,为什么要搞这么多展览?是什么在驱使中国书协的某些官员们这么“卖力地为书协工作”?这类与经济利益直接挂钩,每展必使少数“评委”发财的展览是繁荣书法的创作局面还是玷污书法艺术?由衷希望社会各界继续加强关注,反对文化腐败,共同捍卫我们民族文化的纯洁性。
   故此,我们吁请有关部门彻底清查。
                         
·相关链接·
   中国书法家协会:
  《美术报》注意到有关媒体刊载《就八届国展问题中国书协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以及署名为“方庐”(注:删去原函此处的17个字)的《在改革中前进——西安归来话国展》两篇对“某媒体”(据以上两文的行文措辞,即可发现两文所指即《美术报》)关于八届书法国展的系列批评报道作的反批评文章。
   根据党的“双百”方针,本报也拟对中国书协在三家媒体重复发表的这两篇文章作一事实澄清。现将本报参加八届书法国展新闻观察团任观察员的记者蔡树农撰写的《八届书法国展果真是公正的吗?再揭西安“书法门”》一文特快寄送贵会,望贵会认真对待,并欢迎贵会就此提出意见,《美术报》将一并公开发表双方的论辩文章。相信“公道自在人心”,这样的论辩对整个书坛的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也符合“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请贵会在见函后7日之内予以书面回复,也欢迎以其他贵会认为适当的通讯方式回复,以便及时安排版面编发;倘逾期未有回应,本报将先行刊载记者之文。
   此致
敬礼!
     
                                                     美术报社
                                                     2004年6月30日
本文摘自《美术报》(2004-7-10)
 楼主| 发表于 2004-7-12 20:49: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万众关注----中国书协腐败分子遭到严惩

反对文化腐败-------------玷污书法艺术
发表于 2004-7-14 01:56: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万众关注----中国书协腐败分子遭到严惩

中国书协领导层的德行是:于人学,融会贯通;于书学,一窍不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11-26 23:21 , Processed in 0.31447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