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508|回复: 1

由“郭连贻现象”看中国书协的“推出大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19 10: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南舍地天生在 2007/05/20 07:09am 第 1 次编辑]

由“郭连贻现象”看中国书协的“推出大家”

看到书法网“墨隐于野——郭连贻”这个专题,颇有些震撼,绝对要相信“野有高人”这句话。郭连贻先生书法有功夫而不随俗,毫无燥气,一派淳真,质朴天然,于当代浮华火燥的书坛颇显出清新怡人之淳风,令人陶然。
细读先生简历:“现为山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怎么像先生这样的高手才是省级书协会员呢?以笔者的眼光,先生之书比起一般意义上的中国书协会员真不知强多少倍了。也许先生并不精于组织的“上进”,但我又突然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先生隐于乡野,也许并没有什么错,但作为类似先生这样的书法资源的发掘和保护,组织上究竟做了多少工作呢?这也使我想起了中国书协张海主席关于“推出大家”的宏伟构想,既然有了这个构想,它的实际行动在哪里?也正如张海先生讲的“无所作为的被动等待,永远等不来“大家”!”,但联系书协到现在的作为,我们不得不怀疑中国书协“推出大家”的动机,以中国书协这样的官方背景、财力、人力、资源如果是有步骤的具体行动和作为,又怎么发现不了大家,推不出大家呢?
作为传统艺术的书法需要相当的积累,那么作为个体的书法家,他的成长、成就可能是一生的奋斗和累积,传统的艺术也都具有晚成的特点,也就是说书法上通常意义的大家也相对集中在老年书家范围里,而作为发现、发掘必须注意这个特点,“老年”是最为不利的阻碍发掘的因素。因此,发现、发觉要趁早。但我们关注中国书协的展览和作为,几乎在这方面,毫无紧迫感,也就毫无建树和实际行动。看到一个个大家悄然故去,真是哀其不幸、叹世之无为,而恨“世人无具眼久矣,”这是开明时代的作为吗?高二适先生晚年的愿望是“吾只争传世之事……”,他那是什么时代?是文革啊,难道现在我们还停留在那个时代吗?
现在是媒体时代了,资讯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要发达,堂堂中国书协怎么会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呢?
尚健在的如山东郭连贻、魏启后、江南沙曼翁、瓦翁等,中国书协又为他们做过什么呢?所谓推出大家,无外乎发现和宣传推荐,中国书协为他们办过一次展览吗?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中国书协既然搞“推出大家”,有具体的方案吗?有具体的发现、发掘机制吗?如果没有,怎么做?不做,又如何推?不推,有怎么能出大家呢?
即便是过往的大家,中国书协也几乎没有做好整理、发掘的工作,就比如高二适先生,到现在,中国书协尚没有为其做过任何一次全面的展览和发表过任何官方评价,先生的大量著述尚不得以公开出版,过往的大家不推,在世的高手仍放任乡野,没有把推大家当作一项工程来做的长远眼光,却成了官僚上台的口号宣言。试问,书协的作为在哪里?良心安在?
画界的尤无曲在数月前刚刚故去,那么,对于尤无曲的研究也就终止了一切的第一手动态资料,也只能变成真的“研究”了!不过还好,尤无曲总算在晚年的最后几个月“著名”了!电视台给录了像了,报纸杂志给报道了,专家给评价了……
“大家”是社会的公共资源,在电视上看到尤无曲提壶浇花的生活场景,好象晚年生活的很惬意悠闲,但这是大家的生活状态吗?听说山东魏启后老先生家里有个小窗户,每天应索之人从那里交钱,先生每天都如此劳作,这难道是大家的生存状态?对比于启功、沈鹏、欧阳中石那种“中心式“的生活状态,他们是不是都被边缘化了,沦为地方宿老,活动也仅限于地方,经济上也许不再窘迫,但应该有的社会关注和声誉及有效的艺术传播,却每况愈下了,那么便有如蒋维菘先生那样的逻辑,等逝世的时候再被提及,媒体报纸发个仆告,人们才又一次想起他,然后又为时间冲澹,重归于沉寂。我们注意到张海主席在接受访谈时说:“推出几个人后,还要采取措施,让他们继续往前走。”但如果连具体的做法都没有的话,又哪里来的“还要采取措施,让他们继续往前走呢?”,再有人都不在了,还往哪走呢?
仔细想一想,书协推出大家的动机好象是存在一定的预设逻辑,这里面有很大的问题,在中国书协体制之下,提出“推出大家”?张海主席在接受采访时说:“目前的中国书协已经是第五届。前几任主席都是“一代大家”,…… 我跟老一代书家相差很远。”这话什么意思?既然是中国书协搞推大家,相比于隐于山野的郭连贻,中国书协主席是何等的条件?大家在山野?我上哪找去?堂堂中国书协主席不是大家,还有谁会是大家?连书协主席都发现不了,其他人还怎么发现呢?前几任主席都是大家,现任不是大家,那怎么合逻辑呢?所以推大家必定请自主席始!,而主席是大家了!其他人是不是大家又有什么重要呢?所以,也许真实的情况就是这样,我们只有等待张海主席慢慢将自己推成大家。才能谈到其他的可能。而可能目前也只有张海主席符合书协推大家这个“大家”的标准或构成条件,财力、人际关系、地位、影响……,郭连贻有什么?我凭什么要推他呢?中国书协的经费、拉来的赞助搞搞国展之类的,那是什么待遇,我们都是领导、评委,举足轻重,到哪都是爷!替那些乡下老头搞宣传做展览,要我们都像孙子一样,捧着那些老家伙,犯的着吗?又有什么好处呢?为前任主席或领导搞宣传展览那是应该的,这是传统!继往才能开来吗?否则,等自己下了,谁还记得你呢?……
明白了这样的逻辑,我们也就明白了为什么会产生“郭连贻现象”,即泱泱大中华仍有许多隐于野的磊落大布衣在这个开放的资讯时代仍然终日研田乡间,不知京城里书协正酝酿要推“大家”呢?而另一方面,京城里书协主席的办公桌上文件袋里是有一个推出大家的计划,而在主席的心里仍然停留在“我想推出全国的书法‘大家’”的阶段,至于“大家”是谁,除了主席自己,没人知道?
相比之下,我们放眼网络,书法网近期推出的“【“墨”然回首】——二十世纪书法家备案研究专题”及一痴不远千里赴山东的拍摄制作的“郭连贻”专题,以及更早的丁剑的呼吁文章《大布之衣太古风——一个重要的建议:发掘大布衣计划》都彰现了网络从关怀到具体行动的作为,我们似乎看到了希望,网络的便利和自由,使它没有体制的限制,可以相对“轻松”地把视野伸向民间,伸向那些乡里大布衣,同时又能聚集艺术评判的“眼睛”检验发现的成果,更在于网络传播的便利和廉价,书法网此次试水郭连贻就具有开创性的历史意义,当官方的体制形成桎梏而浮于表面、没有实际作为,当纸媒也随着这样的体制而形成较强的体制依附性,也就只有网络了,只有网络充当了真正的“代表最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的媒介和推手作用。对比之下,我们将越来越确信这样的认识,因为当你质疑并发问:书协,你的作为在哪?,它基本上是没有回声的。
然而目前网络的这一步才刚刚开始,网络也只是一个过程,也必须实现从网络到现实的转换,这一步恐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关键是它做了。
至于书协的“推出大家”,除了“锦上添花”的浪费公共资源和想方设法地自“吹”大家,无他!
粪土得势万户侯!?
94109411
 楼主| 发表于 2007-5-19 10: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由“郭连贻现象”看中国书协的“推出大家”

941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11-26 06:27 , Processed in 0.44866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