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951|回复: 79

(刘正成)英伦行七:大英博物馆-中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7 04:4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刘正成)英伦行色七:

                               大英博物馆—中国
                                  瓷器的国度

    说得难听点,大英博物馆的中国馆很像一个古玩店,当然是全世界最大的古玩店。上千平方米的陈列厅里摆放的主要是两大项:玉与陶瓷。当然也有青铜器和石雕等。作为“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的书法墨迹只有一幅刘墉的条幅。不过,说得准确点,还有一方墨书的高昌墓志,也勉强可以说是墨迹。除了有少数壁画外,我不记得有没有文人画。另外,所有的陈列品似乎杂乱无章,没有使人想起历史的进程。也许陈列者有一种时间先后的顺序,但中国观众肯定感受不到。例如,一进门厅过廊,便见玉器,尤其显眼的是良渚文化的象征权力与天地观念的玉琮。玉器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器物,哪怕你把清三代的玉器也混在里面,好歹还是可以理解成中国文明的起源。但是,在几座石雕看过,便看见刘墉的条幅挂在那里,一下就跳了四、五千年。刘墉旁边就摆着那方墨书的高昌墓志另一方朱书的高昌墓志,以及洛阳北魏龙门二十品的《魏灵藏造像》拓片。到了展厅陈列的中后段,又摆着不少造型、品相俱佳,且有铭文的商周青铜器。
    出土文物和传世文物,是最能体现一个国家历史的阶段性的。就像中国一般的读书人那样,知道楚辞汉斌六朝小品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先后秩序一样。如果不能把这些文物陈列出历史阶段性的效果,最大的可能性是对这个国家历史进程常识的不了解。大英博物馆中国馆文物陈列的无序,当然不能就简单说英国学者不懂中国历史,《创桥中国史》九大卷的编撰水平就在中国一般的通史编撰水平之上。但作为举世文明的大英博物馆,应该有成为世界历史文明橱窗的实力和水平。把大英博物馆库房里的东西抖落一下,再挑一些东西来换一换,面貌肯定改观。
    我和王佳楠先生在展厅里碰见了中国馆馆长先生,他把我们带到了底层的特藏部,去查阅我所需要的敦煌文献。王佳楠先生告诉我,特藏部是需要预约的,他曾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天天在这里读书和工作。他还指给我看了那个当年马克思在这里读书时的固定座位。我好奇地想去看马克思双脚踩出的那双脚印,但这里确实相当拥挤,有人占了那个位置你也挤不过去。馆长先生让工作人员给我找到一个空座的电脑,让我去检索。呀!这些敦煌绘画太惊采了,我看到了真正的唐人的山水画---平常我们看到并留下印象的是主要是佛经人物画,山水只是配景。当然我关心的是文字与书法,仅仅在题画中有一些写经体的文字。大量经卷哪里去了呢?馆长告诉我,所有敦煌写经都分开来藏到大英图书馆去了。我有点扫兴,我们只好决定再去大英图书馆。
    王佳楠先生向我招招手:你来看看这里。这是老式的图书查阅卡片,几十个卡片盒里全装着中国的法书绘画。我就料到书画全在库房里躺着睡大觉哩!我拉开一个卡片盒,第一张卡片便是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第二张是宋人山水画,第三张便是中国当代画家古干的现代书法!这里也没有时间观念,把相隔一千五百年的人物拉在一起,而且不分等级。古干是我二十年前认识的老友,他和他的现代书画学会同道们的现代书法在国内受到书法界卫道士们的强烈抨击,我因在《中国书法》上发表他们的作品被攻击为“资产阶自由化”、“民族虚无主义”。但古干高明,根本不跟你们玩,到欧美玩去,并因之很早就名震海外成了富翁。现在,他捐的画作就放在大英博物馆里,与顾恺之并肩而立,代表着中国艺术。古干后面,我看见了黄永玉、黄苗子,还有吴冠中。当然,这些古今中国艺术家的杰作还躺在卡片盒里睡觉,也许在英国人眼中,瓷器更代表中国和中国文化---CHINA!从特藏部出来后,离关馆还有一点时间,我又上楼匆匆将中国馆中的陈列品照了一些照片,传给中国书法在线的网友们浏览。可惜我没有时间看《女史箴图》,当然也没有拍到照片,这使急欲看到《女史箴图》上印痕的南京孙之常网友很感遗憾。但是,在你稍微驻足任何一个展柜前,你仍然会为这里的藏品所陶醉而惊叹不已。
    这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清三代的官窑瓷器。我很喜欢那里陈列的粉彩寿桃天球瓶,这种瓶的假货充斥国内古玩店,这里可是真神:就那寿桃的画工非宫廷画师莫办!釉色就更别说了,可以作为标准件去识假货。青花大碗、大盎均光彩照人,精致无比,应该是八国联军时代直接从紫禁城运到这里来的吧?清三代的东西有皇家气象,受到藏象青睐,在我看来这是俗。举例说,乾隆皇帝的字价现在已超过郑板桥,为什么?俗!有个当代隶书书家已故前的字价也超过郑板桥,为什么?俗!什么叫俗?大家都看得懂!黑大光方,与珠光宝气都是俗而贵。古代皇帝也有不俗的,一个是李后主,他用澄心堂纸和李廷硅墨;一个是宋徽宗,他喜欢天青色的汝窑瓷器,因为他信道教又是书画家,他的色彩观不在粉红粉绿的炫耀上。朱清时院士也是个陶瓷史家,他曾指给我看过故宫陶瓷馆里那个真正值钱的宋汝窑三足洗,我才领略了瓷色审美观的精髓。在这里,有好几件宋汝窑瓷器令人侧目,记得其中包括一个双耳瓶和一个瓷琮,这应该也是传世宫廷遗物。   
    瓷器从中国发源,受到英国看重。大约从马可波罗从中国返回以后,中国的瓷器便大量销往欧洲,这在古玩行业叫外销瓷。这几十年来,经常听说从中国南海、印度洋上当年的郑和水路沉船中捞出大量瓷器,就应该是这种古代外销瓷。外销瓷分两种,一种是直接从中国官窑订制出口,一种是按西亚、欧美风俗花纹定制出口的。大英博物馆中国馆陈列的都是原装的中国官窑瓷窑,只有在伦敦诺丁山古玩市场可以看见很多这种不中不洋、中西合璧的外销瓷。
    女婿刘之皓来中国时,严峻曾带他去过潘家园和古玩城,这个英格兰小子从此便迷上中国古董,回到英国后经常携同刘月去诺丁山古玩市场。这次我们去伦敦探亲,也被刘之皓带到诺丁山去。据说自演过电影《诺丁山》后,这里就火起来了。我们去的那天是礼拜日,那真是人山人海,人头攒动。伦敦街上人少得很,我见过人多的地方,除了特拉法尔加广场的南亚海啸义演会场以外,就数这里人多了。刘之皓带我们离开那人最多的的普通古玩店,去了一家人少得无人的高档古玩店,这里一水的中国外销瓷:店里一边摆原装的,一边摆土洋结合的。店家是一个漂亮的英国姑娘,她说这些瓷器都是从英国贵族家里淘来的。这些精美的中国外销瓷也是可以陈列到大英博物馆里去的,价钱当然也不菲。我问了一个青花碗的价钱,是7000英磅。在我来说很贵,但与现在香港、大陆拍卖行的天价比起来,这应该说是“捡漏”的价钱了。
    中国是一个“瓷器的国度”,而英国可以说是一个“爱瓷器的国度”。他们除了在大英博物馆中国馆摆满了瓷器,当然除了清三代、宋汝窑外,还包括大而精美的许多唐三彩,以至还有专门做中国瓷器生意的高档古董店。在中国,除了现在的时尚品牌服装店外,可能还没有一家外国古董、艺术品店吧?中国批了半个世纪的“崇洋媚外”,还真起作用。其实,英国瓷器也做得相当不错的,至少他们的“民窑”比中国的“民窑”高档得多。在今天的中国,老百姓日常使用的瓷器粗糙得很。特别是有的农村,用的碗、盆之类我看比半坡仰韶文化期的先民的用具还差不少。去年刘月、刘之皓从英国回来,给我们带了一套英国茶具,精美颇像粉彩官窑,我们舍不得用,至今还放在那里当古董工艺品存着哩。
    英国人是不是需要像教科书一样展示中国历史,才让人觉得他们了解中国呢?如果我们在这里看到了大量精美绝伦的瓷器,让人又想起我们叫“CHINA”---中国,不也很好吗?正如我们看到那些神庙象形文字,看到那些破碎的神殿雕像,便使人想起古埃及、古希腊一样,却并不去追问“古”之后的埃及和希腊是什么的。今天的中国,还有比玉和瓷器更能炫耀于世人的物什吗?我们自己应该想一想。
                                           乙酉立秋后七日于松竹草堂
  
 楼主| 发表于 2005-1-7 04:4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英伦行七:大英博物馆-中国

      
 楼主| 发表于 2005-1-7 04:4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英伦行七:大英博物馆-中国

         
 楼主| 发表于 2005-1-7 04:4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英伦行七:大英博物馆-中国

              
 楼主| 发表于 2005-1-7 04:4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英伦行七:大英博物馆-中国

                  
 楼主| 发表于 2005-1-7 04:4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英伦行七:大英博物馆-中国

                     
 楼主| 发表于 2005-1-7 04:5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英伦行七:大英博物馆-中国

                          
 楼主| 发表于 2005-1-7 04:5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英伦行七:大英博物馆-中国

                              
 楼主| 发表于 2005-1-7 04:5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英伦行七:大英博物馆-中国

                                
 楼主| 发表于 2005-1-7 04:5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成)英伦行七:大英博物馆-中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11-26 17:30 , Processed in 0.32240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