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438|回复: 55

[系列报道三]中国书法全集编撰会议:研讨明代名家各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6-8 16:54: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代名家卷研讨
参加人员:刘正成  黄  惇  曹宝麟  华人德  张铁林  罗勇来
          楚  默  李廷华  范国强  林奎成  方爱龙  张小庄
          朱桂明  朱爱娣  刘智先  唐朝轶  孙传宝  王国保
                  
主持:刘正成   罗勇来
    刘正成:在讨论稿子以前,我简单地介绍一下《中国书法全集》的情况。《全集》从1990年开始筹备,91年开始正式出书,到现在已经历了15年,刚好出了54部,距108部还有一半的工程,这一半走得很不容易,是原来没有想到的,对它的难度和它的工作量没有充分的估计到。举个例子,有一个青年学者叫邹涛,在日本。他非常高兴,自告奋勇地接受了《赵之谦》卷的任务,我跟他说我们前面的老编辑一年编一卷,他说没问题,我也一年,结果他拿去整整编了七年。不过,这本书编出来之后,在日本,他成了公认的赵之谦专家。七年的努力才编出这本书(当然还有《赵之谦年谱》等副产品)这个难度可想而知。曹宝麟先生是国内外知名学者,他的《北宋名家》卷也是好几年。这卷书二百多个书家,要一个个去考证,光资料就很难查找。纪晓岚编《四库全书》花了9年的时间,可能我们至少要用长一半的时间。
    这套书获得既有的影响是比较大的,我把前几年有关《书法全集》的评论文章带了些过来分给大家看看。这些资料主要是宏观上谈《中国书法全集》和当代书法史研究的问题。付申先生最近做了一个谈话,在我们《中国书法在经》作了发表,他认为《中国书法全集》是中国书法界的一批优秀人才的智慧的体现,集中了书法研究的主力,对书法研究的发展起了很大的确作用,他专门提到了我们《全集》的工作。《全集》的工作在我们学术界有着广泛的声誉,像季羡林、冯其庸、李学勤等一批老先生都给予过高度的赞扬。我们有一次在荣宝斋开过一次座谈会,这中间一些老先生如顾廷龙先生都已经故去了,他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欢呼《中国书法全集》的问世。还有一个已故专家徐无闻先生首先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还有清华大学刘石先生写过文章,学术界一直都寄予了很大的希望。那次会议是由国务院古籍领导小组组织召开的。我来的前一天晚上正好和公安部副部长龚卿汉先生一块吃饭,他现在任全国政协主管文史的一个委员会主任,也分管出版。我把《全集》的情况给他汇报了一下,他认为这是很重要的一部著作。当然,我们主要还是看重学术界的影响,特别日本、韩国对《全集》非常重视。那天去嘉德拍卖行,发现凡是《中国书法全集》著录过的作品他们都排在第一位,这说明拍卖公司也看重我们《全集》。看来,《中国书法全集》因为它的严谨的工作而得到了社会公认。商业行业现在最有争议,有些专家由于涉入了拍卖行的鉴定工作,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中国书法全集》收录的作品,作消极评论的比较少,因为我们是严谨的、和商业没有关系。所以,也就得到社会这方面的认可。当然,《全集》工作也受到过两次影响,一次是90年代中期,当时国际对中国禁运,没有进口纸,印刷质量相对差一些,影响了《全集》的销售。另外,就是最近两三年我自己工作上的原因,大家也都知道。因此速度稍微慢了点儿,但最近几年也出了好几本书。21世纪这几年出的书,质量都还不错,比如《赵孟 》卷受到了相当的好评。那天付申先生来我家看《赵孟》卷,看完了之后我问他怎么样,他说,黄惇先生怎样说?在国际知名的学者心目中,黄惇先生很重要,可见我们的影响是积极的。我认为我们的文献研究、作品研究走在了别人前面。前几天碰到几个学者给我讲,在现代中国艺术史的研究中间,像具有《中国书法全集》这样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的,是独一无二的,包括国家编的《美术全集》也没有。我们的这个研究方法是受到了东方学的影响,注重作品的实证考证。这个方法是在美术界甚至其它艺术界也从没有使用过的,也没有哪一个学术界像我们这样每一个书家、每一个断代都要进行编年整理,并且考证每一件作品的。从这一点来看,艺术史研究包括文学史研究方面,我们走在了前列,算当代艺术研究最前沿的工程了。虽然我们走了十多年了,但仍然处在领先的位置上。《中国书法全集》虽然编得慢,但学术的价值和地位是受到了肯定的,正是因为有了前人的成果作基础,我的想法还是要把这个工程继续编完。我太太经常说,如果你定到60卷的话,现在早就已经做完了。
  荣宝斋出版社对这套书也是非常支持的,但是因为荣宝斋比较被动,我们占主要原因。最近,人民大学出版社的负责人欧阳华先生专门来找过我,想把《全集》的工作推进一步,用两年或三年的时间出齐,然后再出另外的版本。现在的《全集》不像刚开始出的时候,那时候成本要低一些,印数多,都在一万册左右,现在呢?印3000册,是出一本亏损一本。当然,总体平均起来是没有亏损。只是现在存了一些码样在库房,每月没有流动资金,所以,给大家的稿酬比较低。如果荣宝斋出版社要求两三年出齐的话,我想应该设立一个奖励的制度。108卷《全集》出齐之后肯定赚钱,到时《全集》编辑部一定回报各位编撰人员,现在正是往上爬的时候,希望大家加把劲儿。和人大出版社能不能合作成功,我还要和荣宝斋的负责人商量。荣宝斋这边的领导也很重视,但他们好像没有那么多精力来投入。《全集》除了资金的难度以外,我们的编撰的研究工作还是主要的难题。最近几年,我们编辑部的几位刘智先、唐朝轶、孙传宝,还有吕书庆一直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工作,我非常感谢他们。我想,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把这道难关再突破,争取把《全集》在2008年前出齐。中央电视台多次找我,要我把《全集》编成多节电视剧,我还没有答应这件事儿,因为书还没出完嘛,我想在快要编完的时候跟他们合作。《全集》编完以后,我想再出一种普及本和一种豪华本。
  中国当书法家的知识结构组成,就因为有这批中青年的学者投入《全集》的编撰,成为学者型的书家,对整个书法人材、知识结构起了巨大作用。这一点,是日本和韩国书家包括台湾书家所不具备的条件。所以,我想我们《全集》的编撰对我们书法家本身今后的发展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知识储备吧。我就简单汇报一下《全集》的有关情况,下面大家围绕明代名家卷发表高见,我们先讨论《唐寅王阳明莫是龙邢侗陈继儒》这一卷。
    楚 默:王阳明的评传是写得很艰难的,因为《王阳明全集》很难看的,图版也不清楚。有些东西一定要看,看了以后就可以把思想脉络理清楚了。王阳明的作品主要以信札居多,唐寅主要是假作品太多了。唐寅的评传主要是根据他的思想经历来分析的,这是一个。第二,唐寅的《落花诗》,现在外面有四种版本,争议最大的是辽国的那一件,杨仁恺认为是真的,但我有不同意见。另外,还弄了一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比较清楚,一共四件作品。后来我在《中国书法》上发了篇文章叫《落花诗考》。邢侗的作品非常少,而且绝大部分是没有纪年的,所以,分析起来非常的困难。当时我找到一幅邢侗的画,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是1611年的作品,然后我根据他的款来判断他的书法风格。前后对照,可以看出,邢侗的临作绝大部分是属于前期的。因为材料少,我觉得很好写,写好以后刘老师认为不行,他说有个《来禽馆帖》你看了没有?我说没有看,但知道,他说一定要看的,肯定有,后来我到国家图书馆果然看到了,这是邢侗晚年的作品,明刻本,最好的。看了这个以后,又新增了我的一些观点,我要感谢刘老师,没有他的提醒,我也不会增长这些见识。陈继儒的东西文字比较多些,《陈继儒传记》一般外面是不见的,这个材料我认为还是不错,陈继儒的作品也很多,所以,做起来相对轻松些,还有一个莫世龙,他的作品也不少,他比董其昌大了19岁,应该讲他是董 其昌的老师了。这样,五个人的作品差不多都找齐了,很多是外面没有发表过的,我认为这卷书的工作做得差不多了。
    薛龙春:可能是研究的方法不一样吧,我提一点供盛老师参考。你在文章的最后提到了唐寅书法的几个特点,其中点出了两个。一个是“缘情尚趣任天真”,第二个是“以绘画笔法融入书法”。从我直观的感受,就是这两个特点能否套到唐寅头上?这两句话用来形容陈淳、祝允明似乎都可以,擅长绘画,是否就一定以绘画笔法融入书法?包括陈淳、祝允明都擅长绘画。唐寅本人的绘画是院体,院体绘画的笔法肯定跟书法没什么关系。第二点呢,我认为这两个特点性的东西也没有把唐寅和其他书家内在的本质区别开来。这两个特点本身的论证上,主要的是通过一些文献包括唐寅自己的题记,唐寅确实讲过“缘性尚趣”这样的话,也讲过书法跟绘画的关第,多认为还是要根据图版本身来定。唐寅的字相对于吴门其他的书家来说,比如陈淳、祝允明等要规矩得多。天真的成分是从哪个角度体现出来的?我觉得还可以再考虑一下。包括绘画融入书法,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切入的?通过什么中介,以什么手法表现出来的区别于其他人的?我想可能还可以再推敲一下。从我的角度讲,吴门书派是个群体,这个群体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如果形容其他人也是个特点,那我认为这个特点可能就做得不通顺了。
   
    黄 惇:这一卷收入的几个书家跨度非常大,有晚明的,有中期,还有就是一直有争论的,比如唐伯虎,我一直坚持不能算在吴门书派里。关于流派的问题,比我们说吴门书法派,我们能不能把唐伯虎算进去?关于吴门画派的鉴定,很多学者就没有把唐寅摆进去。他跟文征明不一样的,他是院体,他也有写间,但总的风格来讲跟当时吴门这些非常流行的或者说时风的这些人是不一样的,他有他人格的独立的一面。我认为唐伯虎的书法跟他们一样,因为他的师承路线,表现手法都不一样,尽管他是个画家。正如刚才提到,那此吴门其他画家的书法那种写意和表情的成分恐怕比唐伯虎要多得多。唐伯虎的《落花诗》也好,还是其他题款的字也好,写到从前到后都很稳定的,几乎一个样,没有什么变化的。王阳明当然不错,莫世龙我没看,不太了解。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莫世龙的流派怎么界定?肯定要提到。我认为莫世龙是去间派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在去间派的重要性,我认为在《莫世龙评传》当中一定要凸现出来。我没看稿呵,只是谈我的看法,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是关于莫世龙和董其昌的交叉 问题,或者说关系问题。我认为,可能的话,也要在文章当中阐明。另外,文章中有两个观点,标题是这样的“吴中书派的衰微和云间书派的复兴”,什么叫复兴?复兴是原来有个云间书派凋谢了。还有一句,我念念:晚明的云间书派崛起,并不因为董其昌作了大官而有意压吴门书派,云间书派重振古法。”注意一个是复兴,一个是重振,重振古法,不是重振流派。我对复兴这个概念有看法。为什么?因为朱贵良在台湾做了一个云间书派的特辑,他把董其昌的一段话和王世贞的一段话,都引用,因为董其昌老是吹云间书派。你在这篇文章中你引了陈继儒的一段话,陈继儒实际上跟着董其昌说的,连那些包括董其昌都看不起的书家全部扯进去了,如张定等一帮上海人,中间就包括了沈灿、沈度,张弼、张东海,这样一条线下来,认为沈灿、沈度是学宋柯的,于是朱贵良把宋柯,再往上杨维桢、张雨统统扯进了松江去谈了一个流派,这个观点有问题。王世桢提出来的云间书派,是讲不能写能微之性,讲院体,他是扯沈度沈灿的。后来再看到董其昌流派,我跟盛老师是没有分岐的,核心还是董其昌。是董其昌在标榜自己老师,老师上面有一个影响他的乐胜,这个流派实际是从乐胜开始。所以,我认为“复兴“这个词要推敲。下面一个题目叫“书派纷呈的晚明书法派”,我注意了这中间的概念,有好多流派。比如除我们知道的吴门书法和云间书派以外,中间还有一些名称,我个人认为还是要慎重一些。比如“后七子书派”,从表述上讲,你想把这个问题讲出来,问题不太,但是有没有这个书派?还有“金陵诗家书派”有没有?你文中提一个“浙闽书家”,这个问题不大,只用书家不用书派,但是你后面又出现一个浙派,明代有没有浙江省派?这样构成的你“书派纷呈”的概念,除开吴门、云间,还有浙派,后七子书派,金陵诗家书派。如果在没有界定的情况下这样写,我觉得欠慎重。
    楚 默:晚明的书派纷呈这是有统一说法的,刘九庵的《中国美术全集》上面就是称的晚明流派,有的是根据地域分的,有是是根据团体分的。
    黄 惇:那就是刘九庵的问题了,我不敢恭维了。他对这个流派的界定到底是个什么概念?我的思维方式认为,第一,我们认为历史上引起大家公认的派派,我们也沿袭叫派。不公认的派,我们再提出来要有一个概念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群体”称之,比如“金陵诗派书家群体”。当然,用“群体”还要注意他们有没有关联,如果没有关联则不能称他们为一个群体。我们仔细分析下来,这些书家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往往是由苏、淞地区辐射出去的。我们如果是用一个中心和辐射的概念也能囊括这个关系,但是我们用“纷呈”到处都是流派,看上去很热闹,但这中间如果有些问题是我们编出来的,不是客观事实,这就有点欠妥。流派的概念在我们这卷书里还是应该严肃的,有派就提派,没派我们不能讲派。如果你想提个新的观点,比如云间书派,历史上有,但是模糊的,是不是应该把概念问题梳理清楚?
   
    薛龙春:目前王宠的图版、纪年的不纪年的,包括绘画上的题跋,大概在120件以上,另外,93年以来出现在拍卖会的作品大约在65件以上,中间真伪的考证还有很大一部分工作要做。这中间呢,王宠的年谱我基本做完了,还有跟王宠交游比较密切的二十多个人的考证我也做完了。如果做王宠的评传,或者附其他论文也好,我想说一下应该注意的几个地方。
    王宠的一生是非常矛盾的一生,他非常讲究养生,但偏偏四十岁就去逝了,死得很早。一方面他非常喜欢山林之乐,另一方面又想入世,一辈子都在参加科考,考了八次,一直到死。生活上极为潦倒贫困,在给他哥哥的信中,讲的都是借贷,拆了东墙补西墙。性格也很矛盾,既有很淡泊的一面,也有郁郁不平的一面。从书法风格上来看,我认为比较准确的是王世贞对他的评价,叫“晚年稍出己意,以拙取巧”,虽然他只活了四十岁。从这一点来讲,应该是王宠区别于其他吴门书家的地方。他的取法主要是阁帖和祝允明,,他经常临摹祝允明的作品,这方面的记载比较多。还有,在吴门这样一个群体当中,包括互相之间的提携、奖掖以及交往应酬,我想也是在这篇文章当中应化比较多一点的篇幅来讨论的。
    另外是关于王宠在后世的评价,当时也有对他评价极高的,也有人对他评价很低的,对他的评价正反两方面都有。特别是他去世以后,关于王宠的评论,是中国历代艺术批评当中一个特殊的现象。他去逝早,别人都可怜他,在评价的时候往往要拔高,我想这也是在王宠个案里可能值得讨论的问题。那么,在这样的评传里,或者说其他附录的文章当中,前面讲的问题我都会涉及到。我认为对王宠这个人,我们要写出特点性的东西。这是我目前的考虑。
   
    朱爱娣:我把陈淳这部分给各位老师汇报一下。这一卷我主要做了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陈淳书法评传,这个评传也主要是建立在我原有对陈淳书法研究的硕士论文的基础上,前一次黄老师给了我一封信,谈了些经验,我把它吸收进来了,可能有所突破,突破的地方是对吴门这个群体的背景的交代。陈游的成长有一些特定的因素,他的祖父与吴宽及吴门书派派的一些好朋友,包括他的母系的家族文化背景,对他的影响都比较大。

 楼主| 发表于 2005-6-8 16:55:31 | 显示全部楼层

[系列报道三]中国书法全集编撰会议:研讨明代名家各卷

            
 楼主| 发表于 2005-6-8 16:55:41 | 显示全部楼层

[系列报道三]中国书法全集编撰会议:研讨明代名家各卷

                        
 楼主| 发表于 2005-6-8 16:55:51 | 显示全部楼层

[系列报道三]中国书法全集编撰会议:研讨明代名家各卷

                           
 楼主| 发表于 2005-6-8 16: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系列报道三]中国书法全集编撰会议:研讨明代名家各卷

                                    
 楼主| 发表于 2005-6-8 16:56:10 | 显示全部楼层

[系列报道三]中国书法全集编撰会议:研讨明代名家各卷

                                             
 楼主| 发表于 2005-6-8 16:56:21 | 显示全部楼层

[系列报道三]中国书法全集编撰会议:研讨明代名家各卷

                                                         
 楼主| 发表于 2005-6-8 16:57:10 | 显示全部楼层

[系列报道三]中国书法全集编撰会议:研讨明代名家各卷

            
 楼主| 发表于 2005-6-8 16:57:19 | 显示全部楼层

[系列报道三]中国书法全集编撰会议:研讨明代名家各卷

                        
 楼主| 发表于 2005-6-8 16:57:28 | 显示全部楼层

[系列报道三]中国书法全集编撰会议:研讨明代名家各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时事点击|中国书法全集|小黑屋|松竹书院|养晦书塾|刘正兴画苑|艺术展厅|学术研究|收藏鉴赏|自治社区|休闲社区|Archiver|书法在线 ( 京ICP备17008781号

GMT+8, 2024-11-26 19:27 , Processed in 0.31080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