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含玉 发表于 2014-12-24 15:50:16

新石器时期至战国的玉璧发展

新石器时期至战国的玉璧发展玉璧是一种常见的礼器,为扁平状圆形,中央有穿孔。古人在玉璧的制作上中央孔径与玉器的比例没有严格规定,通常宽边小孔的扁平圆状器都被称作是璧,大口径的一般是环。玉璧在新石器晚期的各个文化中就已出现,长江流域的良渚文化玉璧是其中的代表,这里的玉璧外缘薄、内缘厚、中央孔径较小;采用了当地的透闪石质玉材,玉料中含有较多的青灰色、红黄色杂质,经土沁呈白雾状;玉璧尺寸较大,直径在1尺左右;玉璧通常厚薄不匀,不够规整,有的表面有锯痕;玉璧打磨得较为光亮,大多是素面无纹;玉璧的打孔分对钻和单面钻,对钻的孔洞中留有台痕。到了商周时期玉璧成为贵族阶级的专用礼器,尺寸较小于新石器时代,璧面打磨更为平整,内外缘厚度相同,外缘边棱是圆角,打孔为两面对钻。在商代玉璧大多是素面无纹;周代则是大璧无纹,小璧有纹,而且纹饰精雕细琢,十分精美。周代玉璧的纹饰弧线较多,线条流畅自然,造型柔美,纹饰的题材有龙、凤、鸟纹等;雕刻技法通常采用宽细阴刻线结合隐起阳纹,宽阴线斜挖而成,极具特色。玉文化news.163yu.com/wenhua/春秋战国时期礼制逐渐衰落,玉璧作为礼器的用途也渐渐减淡,形式和用途变得广泛,大量玉璧被用来作佩饰和敛葬用玉。战国时期的玉璧多采用青玉、白玉这样玉质较佳的玉料,璧的尺寸因用途不一而异,佩饰的较小,敛葬的和礼器较大,璧体都较薄,打磨光亮。战国玉璧的典型特征是内外边沿用阴刻线刻出,剖面呈三角立棱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石器时期至战国的玉璧发展